学摄影主要学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掌握基础曝光三要素
快门、光圈、ISO是摄影的"铁三角",就像炒菜时的火候、油量和调料,少了哪样都容易翻车,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过度依赖自动模式,结果拍夜景全是噪点,拍流水反而凝固得像冰块,试试手动档:白天用ISO 100配f/8光圈,快门速度根据场景调整;室内拍摄时,宁可开大光圈牺牲部分清晰度,也别让ISO飙到3200以上,曝光补偿不是万能药,当画面出现大面积白雪或黑色礼服时,它才会真正派上用场。
理解构图视觉语言
为什么同样的景点,有人拍成明信片,有人拍成监控录像?九宫格线只是开始,真正要练的是"视觉重量感",把路灯杆放在正中间会像切蛋糕一样分割画面,但若让它斜穿对角线,反而能引导视线,拍摄儿童时,在他视线方向留出呼吸空间;拍美食时,45度角比俯拍更能展现层次,下次遇到"画面总觉得哪里怪"的情况,试着前后走三步,或者蹲下20公分,视角的魔法往往藏在物理位移里。
驾驭不同光线特性
正午阳光像严厉的考官,会在模特脸上刻下生硬的阴影,有经验的摄影师要么等云层当柔光板,要么直接把人带到树荫下,窗边自然光适合静物拍摄,但要注意白平衡——晨光偏蓝,夕照泛黄,自动模式常会误判,逆光拍摄时,点测光对准面部才能避免剪影事故,记住闪光灯不是用来"照亮黑暗",而是平衡光比的工具,室内跳闪打天花板的效果,比直接怼脸柔和三倍。
培养后期处理思维
说"直出才是真实"的人,大概从没拍过RAW格式,就像生食材必须经过烹调,原始文件需要合理调整,但后期不是赎罪券,过曝的高光救不回来,模糊的焦点修不清晰,拉曲线时要盯住直方图两端,提阴影的同时小心噪点造反,局部调整比全局粗暴加饱和度聪明得多,比如只增强晚霞的橙色而不让肤色变蜡黄,记住所有预设都是别人的配方,真正的好味道需要自己调试。
建立主题叙事意识
相机只是笔,关键是想写什么故事,拍街头时问自己:是想要戏剧性瞬间,还是静谧的日常?拍十张雷同的荷花不如专注一朵的花蕊细节,遇到瓶颈时,给自己设限制:今天只用50mm镜头,或只拍红色物体,真正的摄影课发生在关机后——翻看照片时发现总爱斜构图,或是下意识回避人像,这些习惯比参数更值得分析。


 沉醉清风怀抱
 沉醉清风怀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