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人像的立体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里的脸像被熨斗压平了?问题往往出在光线,正午的直射光会在眼窝和鼻下投出浓重阴影,像给模特脸上打了补丁,试试"黄金时段"——日出后或日落前一小时,斜射的暖光能让人物轮廓自然过渡,阴天反而是新手福音,云层就像巨型柔光箱,连老人皱纹都会变温柔,记住逆光时要用反光板补光,银面反射硬光适合表现皮革质感,白面漫反射则更适合少女肌肤。
构图要服务人物气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人物怼在正中间?这招对证件照管用,但会闷死艺术感,拍摄企业家不妨尝试三分法构图,留出视线方向的空间,画面会"呼吸",遇到活泼的儿童,对角线构图能强化动势,就像他随时会冲出画框,特写镜头别卡在关节处,截取手腕不如展现手指微曲的弧度——你见过哪个画家只画半截手臂?
景深控制是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光圈虚化背景虽美,用过头就成了糖水片,f/1.4拍情侣照,可能出现一人眼睛清晰另一人模糊的尴尬,这比拍糊更致命,拍摄环境人像时,收两档光圈到f/4,让背景隐约可见咖啡馆招牌或银杏叶,故事感就来了,记住焦平面要平行于人物面部,倾斜拍摄时对焦点选在靠近镜头的眼睛,否则整张脸会像滑梯一样虚化。
引导模特比摆拍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抬头挺胸收下巴"这套指令早该淘汰了,这只会制造僵硬的蜡像,试试让模特回忆特定场景:"想象你在等一封迟到的信",眼神自然就有了焦点,抓拍转瞬即逝的表情需要预判,当人说"我从不笑场"时突然讲个冷笑话,嘴角那抹来不及掩饰的弧度最真实,拍摄间隙给模特看原片,她会本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比你说一百遍"放松"都管用。
服装色彩要对抗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穿白裙站在白墙前,再美的姑娘也会消失,深秋拍摄就让模特裹条猩红围巾,人物会从金黄落叶里跳出来,遇到杂乱的市集背景,牛仔蓝工装裤配明黄T恤,比任何虚化都管用,记住饱和度战争要适可而止,荧光绿衣服在阴暗小巷确实醒目,但可能让皮肤泛着中毒般的青灰色。


 幽径独赏芬芳
 幽径独赏芬芳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