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作品

摄影名词大全及解释,摄影术语全解析,从基础到专业的必备名词指南

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阀门拧开水龙头时,水流大小取决于阀门开合程度——这和光圈原理如出一辙,f/1.8的大光圈像完全拧开的阀门,能在暗光环境吸收更多光线,但景深会薄…

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阀门

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阀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拧开水龙头时,水流大小取决于阀门开合程度——这和光圈原理如出一辙,f/1.8的大光圈像完全拧开的阀门,能在暗光环境吸收更多光线,但景深会薄得像张纸,稍不留意就会把模特耳朵拍虚;而f/16的小光圈如同细流,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却能保证从前景到远山都清晰,新手常纠结"为什么背景总糊成一片?",问题往往出在盲目使用最大光圈,下次拍集体照时,试试将光圈收缩到f/8,你会发现每个人的脸庞都能咬住焦点。

快门速度是凝固时间的魔法

快门速度是凝固时间的魔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雨天观察车窗上的雨滴,当车速快时雨滴拉成长线,慢速时则凝结成水珠——快门运作亦是如此,1/4000秒能定格蜂鸟振翅的瞬间,而1/15秒会让行走的路人拖出重影,有摄影师抱怨"明明用了三脚架,拍流水还是不够丝滑",这就像用漏勺接瀑布,关键要把快门降到1/4秒以下,但要注意,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不能慢于焦距倒数,比如50mm镜头至少要1/50秒,否则连呼吸都会让画面颤抖。

ISO是画质与光亮的博弈

ISO是画质与光亮的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同在黑暗房间调亮手机屏幕,ISO提升确实能看清细节,但代价是出现恼人的噪点,原生ISO(通常100-200)像块纯净的冰,数值越高,画质就像逐渐融化的冰沙混入杂质,为什么黄昏拍摄时提高ISO反而毁照片?因为传感器在强行提亮的同时,会把阴影里的噪点也放大,遇到这种情况,不如找个支撑物降低快门速度,或者干脆接受暗调氛围,毕竟有些光影故事不需要全部细节。

白平衡是色彩情绪的翻译官

白平衡是色彩情绪的翻译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眼能自动校正晨光的蓝和烛光的黄,但相机需要明确指令,5500K的日光白平衡下,钨丝灯会泛出橙黄,就像戴着琥珀色墨镜看世界;而设为3200K时,同一盏灯却显出白色,清晨窗景反而蓝得发冷,有人疑惑"为什么雪景拍出来总像脏抹布?"试试对着灰色卡片自定义白平衡,或者故意保留2800K的暖调,让雪地镀上朝阳的淡金,白平衡不仅是技术校正,更是营造氛围的画笔。

构图像是视觉的语法规则

构图像是视觉的语法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三分法想象成儿童积木的卡槽,主体放在交叉线上就像齿轮咬合般舒适,但打破规则时要注意节奏——倾斜的地平线需要动态元素支撑,就像歪戴的帽子配飞扬的发丝才有韵味,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大师拍出来就有层次?观察他们的前景安排:可能是虚化的芦苇,或是半扇旧窗框,这些"视觉路标"引导观众视线深入画面,下次遇到平淡场景,不妨后退三步找找天然画框,或者蹲下让野花成为前景的星芒。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