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基础光线运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抱怨照片发灰或过曝,问题往往出在不懂"光的方向",正午阳光从头顶直射时,人脸会产生难看的阴影,这时可以让人物背对太阳,用反光板补光,阴天反而是人像拍摄的好时机——云层就像天然柔光箱,试试让模特站在树荫边缘,你会看到皮肤质感突然变得细腻,记住一个矛盾现象:越强的光线越需要柔化,而微弱的光线反而要集中利用。
怎样让构图摆脱呆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把主体放在正中间?这就像炒菜只放盐,安全但无趣,下次尝试"三分法"时,可以把地平线压在下方1/3线,同时让主体偏离中心,拍摄街景时,寻找门窗、栏杆形成的天然画框,这比后期加相框聪明得多,有个反常识的技巧:当画面元素杂乱时,故意倾斜相机反而能制造动态平衡,就像歪戴棒球帽比正戴更有活力。
为什么你的照片没有层次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别人拍的风景有"空气感",自己拍的却像纸片?问题在于忽略了前景运用,拍湖泊时蹲下来让岸边芦苇入镜,画面立即产生纵深感,另一个秘诀是等待"黄金时刻",当晨雾或暮霭出现时,远处的山峦会自然产生渐变灰调,这就像听交响乐,小提琴在前排,定音鼓在后方,照片也需要这样的声部层次。
何时该打破常规参数设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明书说拍夜景要用三脚架?但手持拍摄车流轨迹时,试试调高ISO到1600,故意让照片出现噪点,反而能营造胶片质感,拍摄运动物体时,自动对焦总追不上?不如切换到手动对焦,预先对准跑道弯道处——就像棒球手预判投球路线,记住参数是死的,拍摄体育赛事时,1/1000秒的快门能凝固动作,但1/60秒的追焦拍摄能让背景拉出速度线。
怎样培养发现画面的眼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总错过精彩瞬间?试着每天用手机拍三个"无聊的主题":消防栓、落叶、影子,两周后你会发现,普通场景里藏着几何美学,雨天不要收相机,观察水洼倒影如何把城市折叠成抽象画,有个摄影师常用的笨办法:单膝跪地转半圈,这个动作能强制改变观察视角,就像品茶师训练味蕾,好照片需要先驯服你的眼球。


 MountainPeakAdventure
 MountainPeakAdventur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