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拍人像照片的技巧
选择合适的光线避免阴阳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总有人抱怨手机拍出来的人像像"鬼片"?八成是光线在捣乱,正午顶光会在眼窝、鼻下投下浓重阴影,就像给脸部分割成明暗两块补丁,试试"黄金三小时"法则——日出后或日落前两小时,阳光斜射时自带柔光效果,如果不得不在强光下拍摄,让模特背对太阳,你站阴影处用反光板(甚至白纸板)补光,效果比美颜滤镜自然十倍,侧前方45度的光线最能勾勒面部轮廓,就像给五官描了层金边。
长按屏幕锁定曝光再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因为自动测光毁掉的照片——背景亮人物就黑成剪影,对着人脸测光又让窗外过曝,这就像炒菜时不控制火候,要么夹生要么焦糊,解决之道很简单:先让模特站在理想光线下,长按屏幕对焦框直到出现"自动曝光/对焦锁定"提示,此时即便移动手机重新构图,曝光参数也不会跳变,有个摄影师朋友总说:"锁定曝光就像系安全带,多一步动作能救回无数废片。"
用前置镜头时保持手臂伸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拍杆发明之前,多少人被前置镜头拍成"大头怪"?这是因为手机广角镜头在30cm内会产生桶形畸变,鼻子会被放大20%,堪比哈哈镜效果,实测发现:手臂完全伸直时,人脸距镜头约50cm,此时透视变形最小,如果想让脸型更立体,可以稍微俯拍(但别学网红45度俯拍,会显得脖子和身体比例失调),就像吃灌汤包要掌握距离,太近会烫嘴,太远尝不到鲜。
后期修图优先调整光影而非磨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修图总比美颜APP高级?关键在"先调光再修容"的工序,过度磨皮就像给油画刷白漆,皮肤是光滑了,但连睫毛投影都消失不见,建议先用手机自带编辑工具:压低高光找回亮部细节,提升阴影让发丝有层次,最后用局部调整笔轻微提亮眼白和牙齿,有个化妆师曾比喻:"光影是面部的骨架,色彩只是衣服,骨架正了,淡妆也惊艳。"
善用环境元素制造框架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铁里常看到有人贴着纯色墙拍照,这就像煮泡面不放配料——安全但乏味,观察周围是否有天然画框:咖啡馆的拱门、树枝形成的空隙、甚至电梯玻璃的反光,都能把观众视线引导到人物身上,上周帮朋友在停车场拍照,利用生锈的铁网当前景虚化,斑驳光影反而比专业影棚更有故事感,环境不该是背景板,而是会说话的配角。


 Star星之耀
 Star星之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