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学校

摄影作品及照片分析,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与视觉语言分析

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层次清晨斜射的窗光在咖啡杯沿勾勒出金边时,我总会抓起相机,这种45度角的侧光能同时保留暗部细节与亮部层次,比正午的顶光更适合拍摄静物,有次拍…

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层次

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斜射的窗光在咖啡杯沿勾勒出金边时,我总会抓起相机,这种45度角的侧光能同时保留暗部细节与亮部层次,比正午的顶光更适合拍摄静物,有次拍摄陶罐,硬光直接打亮反而丢失了表面釉彩的渐变,后来改用纱帘柔化光线,纹理立刻立体起来,为什么逆光拍摄树叶时边缘会发亮?这是光线在薄透物体内部产生的丁达尔效应,控制好曝光补偿就能拍出剔透的叶脉。

构图失衡会引发视觉焦虑

构图失衡会引发视觉焦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在古镇拍拱桥时,我把桥洞放在画面正中央,成片看起来像被切成了两半,后来尝试三分法,让桥身沿右侧引导线延伸,左侧留出乌篷船的倒影,瞬间有了呼吸感,就像端一碗热汤,如果碗边沾满菜叶,谁还有心思欣赏汤的色泽?拍摄儿童时尤其要注意头顶留白,去年帮邻居拍全家福,孩子头顶贴着画框上沿,整张照片都显得逼仄。

色彩冲突能制造记忆点

色彩冲突能制造记忆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菜市场红伞下穿蓝围裙的鱼贩,这种互补色搭配让我拍了三十多张,但去年秋天在银杏林,所有游客都穿着鲜艳外套,黄叶背景反而被喧宾夺主,后来我等到穿藏青色风衣的姑娘经过,金黄的落叶突然在画面里燃烧起来,为什么电影里常用蓝调夜景配霓虹灯?冷峻的基底能让零星暖色更具侵略性,就像寒冬里突然闻到的烤红薯香。

快门速度欺骗了时间认知

快门速度欺骗了时间认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瀑布时用1/1000秒凝固的水珠像玻璃渣,而1/15秒的长曝让水流变成了丝绸,这种矛盾在拍烟火时更明显——快速快门能捕捉炸开的火星轨迹,慢门却让烟花像发光的蒲公英,有次拍自行车赛,追随拍摄时把快门调到1/60秒,背景拉出的虚影让静止的照片有了呼啸而过的风声,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运动?相机不过是用机械结构重现了人类眼睛来不及聚焦的瞬间。

失焦区域藏着意外惊喜

失焦区域藏着意外惊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美术馆拍雕塑时,自动对焦突然锁定了玻璃反光里的观众,这个错误让金属雕塑变成了朦胧背景,虚化的人影反而成了主角,后来我刻意用前景虚化拍蔷薇,对焦在后景的旧信箱上,花瓣在焦外化作粉色的雾气,就像近视的人摘掉眼镜,模糊的色块往往比清晰的轮廓更有故事性,下次拍人像不妨试试对焦在眼镜框上,让瞳孔在景深之外微微泛光。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