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摄影有什么要求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掌握基础器材操作
别以为按下快门就能出片,第一次用单反时,我对着转盘上的"M档"发愣——光圈、快门、ISO像三个互相较劲的兄弟,比如拍夜市烟火,光圈开太大背景糊成光斑,收太小又得牺牲快门速度,后来发现,就像炒菜得控制火候,拍流动的喷泉用1/500秒冻结水花,拍车流却要用三脚架配合2秒慢门,自动挡是轮椅,手动挡才是双腿。
你得培养观察者的耐心
上周在公园见个大叔架着三脚架蹲守两小时,就为等一只翠鸟掠过水面的0.3秒,这让我想起钓鱼——构图是打窝,光线是鱼群,决定性瞬间就是扬竿刹那,有次拍老街晨雾,前五张都因环卫工入镜废片,直到第六张才抓到雾气缠绕青瓦的完美层次,摄影不是快餐消费,它要求你像老中医把脉那样感知场景的呼吸节奏。
后期处理不是作弊是必修
见过直出党嘲笑修图的人吗?这就像指责厨师不该给食材调味,去年拍雪山落日,RAW格式原片灰得像隔夜馒头,拉亮阴影才让冰川纹理重生,但别学某些人把饱和度拉到像儿童画——好的后期该像化妆,突出优点而非改头换面,记住Lightroom里"清晰度"滑块往右推多5格,老人的皱纹就会变成刀刻斧凿。
审美积累比参数更重要
为什么同样的D850,有人拍出获奖作品有人只能拍证件照?有次在美术馆,发现摄影师盯着油画研究光影布局,这比背十万种镜头参数管用,试着把城市灯光看作梵高笔触,把雨滴痕迹当成草书线条,我手机里存着三百张失败构图,每张都在提醒:技术决定下限,审美才决定天花板。
你得接受不完美的常态
哪怕布列松也有废片率,暴雨天我冲出去拍闪电,回家发现三十张里只有一道劈在构图点上——其他不是劈歪就是过曝,这行当就像种地,十粒种子能发芽三颗就是丰收,关键要像猫抓老鼠,保持随时出击的警觉,又能坦然面对空爪而归,记住所有大师的成长轨迹,都是用胶卷/内存卡铺出来的。


 微风轻拂发丝
 微风轻拂发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