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高低真的决定照片清晰度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看到4800万像素就两眼放光,殊不知千元机的4800万拍出来可能还不如旗舰机的1200万,就像买菜时不能光看秤杆翘得高,关键得看秤砣压得稳,去年我用某品牌中端机拍夜景,尽管开着高像素模式,放大后广告牌文字依然糊成色块;反倒是同事的老款iPhone 12用原生1200万像素,暗部细节反而更扎实,这背后涉及到像素合并技术——好比把四个小水桶的水倒进一个大桶,虽然数量少了,但每个像素点的感光能力更强。
传感器尺寸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次在火锅店拍翻滚的毛肚,朋友的小米13 Pro和我的旧手机对比惨烈——他拍的能看清毛肚纹理,我的只剩一团油光,这差距就像用汤勺和脸盆接雨,前者(1/1.28英寸传感器)接到的"光子雨水"自然更多,不过要注意,有些厂商会玩文字游戏,标榜"超大底"却没说清楚是英寸制还是分数表示,1英寸实际比1/1.28英寸大得多。
长焦镜头比数码变焦靠谱多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个月拍广场鸽子时深有体会:3倍光学变焦能数清羽毛根数,而10倍数码变焦就像把橡皮泥拉长——轮廓都在,细节全糊,这就像用望远镜看月亮,真光学镜片能看到环形山,而电子放大只是把亮点变成更大的光斑,不过现在潜望式镜头也有猫腻,某些号称100倍变焦的机型,实际5倍以上就开始疯狂涂抹,买前最好查拆机图看镜组结构。
计算摄影如何弥补硬件短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跨年拍烟花时发现个有趣现象:华为Mate50没按快门就显示出了成片效果,这就像厨师提前告诉你菜的味道,多帧合成技术现在能像叠千层饼那样,把二十张欠曝的照片叠出纯净夜景,但算法太激进也会翻车,有次拍我家橘猫,手机自动把胡须处理成了面条粗细的线条,还得手动关掉AI优化,所以别盲目相信"夜视仪"宣传,有些场景反而需要关闭HDR。
屏幕素质会影响拍摄判断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次帮人选手机,她在店里看着样张直呼"超清晰",回家用电脑看才发现对焦都没对准,这就像在暖光灯下挑白衬衫,OLED屏幕的鲜艳模式能掩盖很多缺陷,现在有些厂商会在相册里偷偷增强预览效果,导出的原图却判若两人,建议拍摄时打开专业模式的直方图,这相当于用体温计代替手感来判断发烧与否。


 Brave勇敢者
 Brave勇敢者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