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更新迭代像追赶公交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攒钱买齐全画幅机身和24-70mm镜头,厂商就推出了新一代对焦系统,朋友拿着新机器拍演唱会,暗部对焦又快又准,你的旧设备却总在关键时刻"拉风箱",这就像追公交车——好不容易赶上这班,抬头发现下一班已经换了新能源车型,更别提三脚架、滤镜、闪光灯这些配件,碳纤维材质比铝合金轻200克,价格却翻倍,你掏不掏这个钱?
镜头群是填不满的无底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人像时发现85mm焦段虚化不够柔,换成135mm定焦;拍风光时24mm广角边缘畸变明显,又惦记14mm超广角,就像装修房子,总觉得少件家具,某次拍摄冰川,同行摄影师掏出移轴镜头矫正透视,你只能后期强行拉伸画面——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定焦镜头是用脚变焦,钱包是用泪充值"。
进阶课程比大学学分还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网上免费教程能教参数设置,但商业摄影的布光技巧得找行业导师,一节线下闪光灯大师课收费抵得上半个月工资,更别说动辄上万的海外工作坊,有位婚礼摄影师报班学习"双灯柔光术",结果发现老师用的灯架型号都比他整套设备贵,这就像学游泳,野路子扑腾十年,不如专业教练纠正你三个动作。
后期软件订阅制是慢性吸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买断制的Lightroom突然改成年费订阅,修图电脑还得升级显卡,有人坚持用破解版,直到参加摄影比赛发现获奖作品都用上了AI降噪功能,更崩溃的是,刚学会调色预设,某款网红插件又更新了胶片模拟库,就像养了只电子宠物,定期要喂"会员费"才能保持创作活力。
意外损耗让人防不胜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海边拍摄忘记带防水壳,浪花打湿镜头维修费抵得上一只二手镜头;三脚架在雪山被大风吹倒,云台直接报废,最冤的是花三千买的UV镜,摔碎时才发现它没保住镜头前组镜片,这些意外像隐形消费税,每次都能精准榨干你的备用金。
但话说回来,有人用手机也能拍出获奖作品,关键还是镜头后的那个脑袋,烧钱与否,取决于你把摄影当工具还是玩具,就像米其林大厨用普通炒锅照样颠勺,但多数人总觉得自己差那口铜锅的火候。


 MoonbeamGrace
 MoonbeamGra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