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人比较好的相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画幅传感器能抓住皮肤质感
为什么专业人像摄影师总爱用全画幅?这就像用砂锅熬汤和用铁锅炒菜的区别——更大的感光元件能保留更多明暗过渡,比如拍摄逆光人像时,索尼A7IV的宽容度能让模特发丝边缘的金色光晕和面部阴影的蓝调和谐共存,但要注意,某些老款全画幅相机高感表现反而不如新款APS-C,就像保温杯泡茶可能比大瓷碗更持久。
眼部追焦要像猎犬盯骨头
现在中端机型都标榜动物识别,但拍活蹦乱跳的孩子时,富士X-T5的预测算法明显比同价位竞品靠谱,上周在儿童乐园试拍,当小家伙突然从滑梯俯冲下来,相机对焦框就像吸铁石般粘在睫毛上,不过遇到戴墨镜的拍摄对象,某些机型会像迷路小狗似的乱跳,这时手动设置对焦区域反而更稳。
镜头光圈决定氛围浓淡
85mm f/1.4被称作人像镜皇不是没道理,但实际拍摄会发现:在拥挤的咖啡馆用这个焦段,退到墙根也只能拍半身,适马新出的50mm f/1.4 DG DN反而更灵活,既能虚化背景的咖啡拉花,又能带到模特握着杯子的手指关节,有次拍情侣剪影,f/1.8的光圈把夕阳熔化成琥珀色的光斑,比最大光圈全开更有层次感。
翻转屏是隐蔽拍摄的利器
蹲着拍孩子会膝盖报废,俯拍闺蜜又容易显双下巴,佳能R6 Mark II的侧翻屏拯救了我的老腰——把相机举过头顶时能像看汽车后视镜一样调整构图,上周街拍时更发现,把屏幕翻折45度假装查看照片,实际在偷拍路人沉思的神态,这种「伪装拍摄」比直接怼脸更自然,不过要小心索尼某些机型的翻转屏,展开时就像支棱着的兔耳朵般显眼。
肤色还原考验相机「情商」
尼康Z系列拍欧美模特时肤色如油画般厚重,但拍亚洲女生容易泛蜡黄,有次婚礼跟拍,新娘的香槟色婚纱在尼康直出片里莫名偏绿,后来用佳能R5拍摄,粉白肤色和婚纱的珠光立刻和谐共处,现在富士的胶片模拟模式反而成了保险选项,CLASSIC Neg.模式能把黄昏光线变成老电影里的琥珀色调,比强行拉白平衡更讨喜。


 Peace和平鸽
 Peace和平鸽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