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靠谱的摄影培训机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常遇到学员抱怨“交钱前吹得天花乱坠,上课才发现讲师自己都搞不清快门优先”,判断机构是否靠谱,关键看课程大纲是否像超市货架——分类清晰且能自由组合,比如风光摄影模块是否包含黄金时段实战?人像课程有没有细分到儿童摄影的瞳孔对焦技巧?某知名机构曾闹出笑话,讲师教夜景拍摄时让学生用手机屏幕当补光灯,这种脱离实战的培训还不如自学。
相机参数设置就像炒菜火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问“为什么我按老师说的f/8光圈拍美食还是糊的?”这就像炒青菜死守“大火爆炒”口诀,却忘了锅具导热差异,上周帮学员分析作业时发现,同是静物拍摄,陶瓷碗用1/125秒快门仍出现反光残留,换成粗陶器却要降到1/60秒,建议新手先掌握“曝光三角”的联动关系,就像厨师得明白火候、油温、食材厚度的配合,而不是机械记忆参数。
外景实战要会“读天气脸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阴天硬要拍小清新,结果照片灰得像蒙了层纱,去年带学员在西湖拍摄时就遇到突发雷雨,反而捕捉到荷叶上水珠折射的彩虹,天气预报说多云时,要提前准备偏振镜压暗天空;预报晴空万里?那得清晨五点蹲点,否则中午的顶光会让模特鼻影像根黑棍子,好照片三分靠技术,七分在等老天爷给面子。
后期修图不是美颜滤镜流水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个学员把三十张人像全套同样预设,结果肤色像批量生产的蜡像,修图应该像老中医把脉——每张图的问题都不一样,比如逆光人像重点在眼部提亮,侧光则要处理颧骨高光溢出,最近流行的“青橙色调”滥用导致很多夜景片像火灾现场,其实冷暖对比更适合清晨码头,滑块往右拉到底不叫风格化,那叫视觉暴力。
培养摄影眼比升级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迷信“换个三万块的镜头就能出大片”,这就像以为买了顶级厨具就能当米其林主厨,上周用手机帮早点摊拍的蒸汽构图,比某些人用全画幅拍的糖水片更有生活温度,建议每天做“视觉笔记”:记录地铁玻璃上的雨痕怎么形成天然框架,观察傍晚阳光怎样把防盗窗变成光影栅栏,相机只是画笔,关键是你有没有看见画的眼光。


 Cool酷影
 Cool酷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