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新手如何入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了解相机的基本操作
很多人拿到相机后,第一反应是直接按下快门,结果发现照片要么模糊,要么曝光不对,相机和自行车类似——不先学会刹车和换挡,直接上路肯定会摔跤,建议先熟悉快门、光圈、ISO这三个核心参数,比如在白天拍摄时,可以尝试将ISO调到最低(如100),光圈调到f/8,再通过快门速度控制明暗,如果画面太亮,就提高快门速度(如1/500秒);太暗则降低(如1/125秒),多拍几张对比,很快就能理解它们的关系。
掌握构图的核心技巧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别人拍出来像杂志封面,而你拍的像随手截图?问题往往出在构图上,三分法”这个万能公式: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人像时,把眼睛放在上三分之一线;拍风景时,把地平线放在下三分之一线,如果觉得死板,可以试试“框架构图”——用门窗、树枝甚至阴影作为天然画框,有一次我拍街头咖啡馆,特意透过橱窗的铁艺花纹取景,结果普通的咖啡杯瞬间有了故事感。
学会利用自然光线
中午拍人像总是一脸阴影,黄昏拍食物却显得油腻?光线就像调味料——用错了毁所有,早晨8-10点和下午4-6点的阳光最柔和,适合拍人像和花卉;正午的顶光适合表现建筑结构,遇到阴天别沮丧,这反而是拍静物的好时机——云层就像巨大的柔光箱,有次我在雨天拍一把红色雨伞,湿润的街道反射的光线,让伞面的颜色饱和得像是油画颜料,永远别用机顶闪光灯直打人脸,那效果堪比食堂的惨白顶灯。
培养后期处理的克制力
很多人以为修图就是加滤镜,结果照片要么像科幻片,要么像过期罐头,后期该像化妆——好的修饰让人看不出痕迹,先从调整曝光和白平衡开始:一张偏蓝的雪景,把色温滑块往黄色拉一点,立刻就有了温度;过暗的夜景,提亮阴影比整体加曝光更自然,用手机修图时,别急着点“一键美化”,试试手动把高光压暗、黑色阶提亮,你会发现照片突然有了层次,有张我过度锐化的枫叶特写,叶脉像刀刻般生硬,后来才明白:保留些微模糊,反而更接近人眼看到的真实。


 MoonbeamGrace
 MoonbeamGra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