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摄影构图
三分法让画面更平衡
你有没有遇到过拍完照片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试试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将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夕阳时,把地平线放在下三分之一线,天空占三分之二,避免呆板的居中,人物特写时,眼睛对准上交叉点,会比正中央更有呼吸感,手机九宫格辅助线不是装饰品——它像炒菜的盐,看不见但决定了整道菜的基调。
引导线带着观众视线走
铁路、河流、甚至一道影子都能成为天然箭头,去年在古镇拍巷子时,我让青石板路的缝隙斜穿画面,尽头是个卖糖画的老人,观众会不自觉地顺着线条看到故事焦点,这和用筷子夹花生是一个道理——没人会抓起盘子往嘴里倒,但要注意,杂乱的树枝或电线杆可能变成“视觉路障”,就像饭里的沙粒,再好的菜也毁了。
框架构图制造偷窥感
用窗框、拱门或树叶间隙当天然画框,主体就像被舞台追光灯照着,有次拍故宫红墙,我透过半开的朱漆门拍屋檐上的脊兽,门缝成了现成的取景器,这种构图藏着个小把戏:观众会觉得自己发现了别人没注意的细节,就像孩子扒着门缝看大人藏新年礼物,但别过度——如果框架比主体还抢眼,就成了买椟还珠。
负空间给画面留喘息
大面积的天空、水面或空白墙面不是浪费,而是让主体“喘口气”的高级手段,拍单枝樱花时,我故意让粉色花朵只占左下角,其余留白,这和写书法讲究“计白当黑”异曲同工,空的地方反而衬得实的部分更有力道,不过新手常犯的错是留白过度——就像演讲时沉默五分钟,观众只会觉得你忘词了。
对称构图满足强迫症
倒影、古典建筑或严格对称的物体天生适合这种构图,去年在雨后的广场,我蹲下来把手机贴紧地面,让积水中的钟楼与现实建筑完美对接,这种构图自带仪式感,类似古代宫殿的布局,左右平衡得让人心里舒坦,但要小心沦为呆板,可以学苏州园林——在对称中藏个小石墩打破完美,反而更鲜活。


 FlowerFieldBliss
 FlowerFieldBliss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