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抱怨手机拍出来的人脸发灰,其实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正午的顶光会在眼窝和鼻下投出难看的阴影,就像用强光手电从下巴往上照的效果,试试在日出后两小时或日落前拍摄,这时的光线像加了柔光罩,皮肤质感会自然很多,遇到阴天也别急着收手机,云层其实是天然的柔光箱,拍静物时反而能保留更多细节。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总把主体放在正中间?试试打开手机网格线,把地平线压在下三分之一处,留出更多天空给晚霞,拍美食时别俯拍到底,45度角能让炸鸡的脆皮和融化的芝士同时入镜,遇到镜面或积水时,大胆翻转手机贴近地面,对称构图会让普通楼道变成艺术空间,好照片有时需要你蹲下、踮脚甚至趴在地上。
手机镜头需要扬长避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别盲目用2倍变焦——那其实是数码裁剪,画质会像反复复印的文件,主摄拍完再裁剪反而更清晰,拍宠物时打开实况模式,它能记录按下快门前后1.5秒的动作,比单张抓拍靠谱十倍,夜景模式不是万能药,如果手抖得像打冷颤,不如找个栏杆当临时三脚架。
后期是第二次创作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直接发原图就像不化妆就出门,但别一键套用滤镜,试试手动调节:加10%对比度能让雾蒙蒙的照片立刻精神,降5%高光能找回过曝云层的纹理,皮肤偏黄时,在色温里加两格蓝色,效果比美颜模式自然得多,记住参数没有标准答案,就像炒菜放盐,调到你觉得舒服的程度就停手。
观察比技术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手机,有人能拍出故事感?试着在电梯里观察光影如何在人脸上流动,等一道突然的光束照在水果摊的橙子上,雨天车窗上的水珠、热汤冒出的白气,这些动态元素比摆拍生动百倍,好照片不在预设里,而在你放下手机观察世界的那些瞬间。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