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专业都学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操作是基本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以为按下快门就是拍照的全部,但专业课程会从拧镜头盖开始教起,为什么手动对焦在弱光下比自动更靠谱?因为相机在黑暗中会"迷路",而人眼能分辨虚实,学生要反复练习调整光圈、快门、ISO的铁三角关系——就像学炒菜掌握火候,过曝是烧焦的菜,欠曝是夹生的饭,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突然关掉所有灯光,让学生用1/4秒快门拍清晃动的蜡烛,这时就会发现三脚架比麒麟臂更可靠。
用光线雕刻画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学员曾抱怨:"阳光这么好还要打反光板?"这就像问"有现成河水为什么还要烧开水",正午直射光会在眼窝投下骷髅般的阴影,而清晨的斜光能让人像镀上金边,实验室里会模拟各种光线条件,比如用硫酸纸柔化硬光就像给灯泡蒙上纱巾,最有趣的作业是"用单一光源拍出三种情绪"——同样的苹果,侧光显沧桑,逆光变通透,底光竟能营造悬疑感。
构图是视觉语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非要遵循三分法?"这是新生常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先拍20张严格符合黄金分割的照片,再故意打破规则,就像学书法先临帖再创作,当你知道把地平线压在画面1/5处会制造压抑感,才能故意用居中构图表现仪式感,某次街头实训中,有个学生坚持把流浪猫放在画面正中央,结果发现对称构图让杂乱的背景产生了教堂般的庄严感。
后期不是造假手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有人把调色滑块拉到极限,结果照片像打翻的颜料罐,暗房课会先让学生用黑白胶卷拍摄,体验从显影液里慢慢浮现影像的魔法,数字时代虽然能一键祛痘,但老师会要求用蒙版局部调整——就像化妆只补粉底不画眉毛会很怪,有个经典案例:调整夕阳照片时,动白平衡会改变整体氛围,而动色温只会影响高光部分,这就像给汤调味和给配菜撒盐的区别。
视觉叙事要会说人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毕业季时,有个学生交上来全是标准笑脸合照,被要求重拍。"你看过会背台词的木头人吗?"老师指着其中一张说,后来他抓拍到女生笑着流泪整理学士帽的瞬间,窗帘被风吹起的弧度都像在挥手告别,专题摄影课会训练用5张照片讲完整故事,就像用五句话写微型小说,最优秀的作业往往带着毛边——那些虚焦的、过曝的"失误",反而让真实感破屏而出。


 Lucky幸运儿
 Lucky幸运儿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