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要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人物的立体感
为什么有些照片里的人脸像一张白纸,而有些却能看出鼻梁的阴影?关键在于光线的方向,正午的直射光会在眼窝和下巴下留下难看的黑影,就像用签字笔在脸上涂鸦;而早晨或黄昏的斜射光,则像化妆师的手指,能自然勾勒出面部的轮廓,试试让模特侧对窗户,你会发现他们的颧骨突然有了存在感——这就是摄影师常说的"伦勃朗光",连画家都知道用明暗讲故事。
背景要当沉默的配角
见过旅游照里从头顶"长"出电线杆的人吗?背景喧宾夺主是新手常犯的错,拍摄前不妨先眯起眼睛:如果背景色块比人脸更跳脱,就得调整站位或光圈,就像煮汤时不能放任香料抢味,f/1.8的大光圈能把杂乱的树丛熬成柔和的奶油色浓汤,但要注意,纯色墙壁虽安全,若与服装同色系,人物反而会像被墙面"吃掉"一块。
眼神是活的快门按钮
被拍的人总问"手该放哪儿",其实观众第一眼盯住的是瞳孔,瞳孔放大时(比如聊到感兴趣的话题),整个面部肌肉会自然放松,这时连手机都能拍到生动的表情,有个反常识的技巧:让模特先看镜头外再突然转回视线,往往比持续盯着镜头更能捕捉到鲜活的眼神,就像钓鱼要等浮标颤动的那一秒,按快门的时机决定了照片是标本还是生命。
变形是镜头的恶作剧
用广角镜头拍特写,模特的鼻子会像发酵过度的面包向前膨胀;而长焦镜头在远处拍摄,又容易把圆脸压扁成煎饼,50mm镜头之所以被称为"标准镜头",就是它接近人眼看到的比例,但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蹲低用广角拍孩子,能突出圆嘟嘟的脸颊;用200mm镜头压缩背景,则能让晚霞紧紧贴在人像背后,制造超现实的浪漫感。
服装褶皱会出卖情绪
很多人精心搭配服装颜色,却忽略了布料形成的天然线条,紧绷的领口会在脖子上勒出勒痕,就像被看不见的手掐住;而自然垂落的围巾褶皱,能引导视线形成视觉旋律,有个细节常被忽视:坐下时大腿处的裤子褶皱如果呈放射状,会让人物看起来像被钉在椅子上,解决方法很简单——让模特起身走动两步再坐,布料就能恢复自然垂坠感。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