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先认识手中的相机
很多新手抱着"先拍再说"的心态直接按快门,结果发现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模糊,相机不是智能手机,它需要你主动控制,比如单反的模式转盘上P/A/S/M四个字母,就像汽车的档位——P档是自动挡,M档则是手动挡,建议从光圈优先(A/Av)模式入手,试着固定光圈值拍摄同一朵花,观察f/2.8和f/8带来的背景虚化差异,有个学员曾抱怨拍不出"背景像融化了一样"的效果,后来发现他全程在用f/11拍人像。
光线会颠覆你对画面的认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清晨或黄昏工作?正午阳光下拍的人像,脸上会出现难看的阴影,就像用手术台无影灯照着的证件照,试着在下午三点用顺光、侧光、逆光各拍一次树叶,你会发现逆光时叶脉会透出琥珀色的光,而顺光下的叶子就像超市货架上的塑料模型,有个有趣的矛盾:阴天其实比晴天更适合新手,柔和的散射光能让你更专注构图,而不是跟强烈光影搏斗。
构图法则比数学公式更灵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听起来像数学课上的定理,但实际拍摄时,把主体死死钉在交叉点上反而显得呆板,就像炒菜放盐,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下次拍街景时,先按教科书把路灯放在九宫格右上点,然后故意把它推到画面边缘,你会发现失衡的构图反而能制造紧张感,有个学员把地平线居中拍湖面,结果得到一张像被刀切开的死板照片,当我让他把地平线移到上1/3处,水面突然有了延伸的呼吸感。
后期处理不是作弊而是显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坚持"直出才是真实",这就像认为冲洗胶卷时不该调整显影时间,用RAW格式拍摄就像保留食材原味,而JPEG直出则是快餐店的预制菜,试着拍一张灰蒙蒙的风景照,用软件把阴影提亮+20,高光压暗-15,瞬间就能找回人眼看到的层次,有个常见的误区:以为调色就是加滤镜,其实白平衡校正才是关键,就像给偏黄的旧照片找回原本的肤色。
(全文约650字)


 诗意弥漫心间
 诗意弥漫心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