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摄影师证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照片的生死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清晨或黄昏拍摄?因为这时候的光线像融化的黄油,既柔和又有层次,正午阳光像一把锋利的刀,会在模特脸上刻下难看的阴影,试试用反光板把阳光"掰弯":45度角斜打银面反光板,能让眼袋阴影瞬间消失,阴天才是人像摄影的隐形福利,整个天空都变成了巨型柔光箱。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魔术师
拍瀑布时用1/1000秒会凝固水花,但改用1/4秒就能拉出丝绸效果,这个矛盾怎么选?关键看你想讲述什么故事,拍街头纪实需要1/500秒以上冻结瞬间,而拍摄车流轨迹则需要三脚架配合2秒慢门,有个诀窍: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倒数,200mm镜头至少用1/200秒,但防抖技术让这个规则正在被改写。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课
为什么总感觉自己的照片像随手拍?试试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上,这个黄金位置比正中央更有呼吸感,遇到杂乱的背景怎么办?蹲下来用天空当画布,或者开大光圈让背景融化,记住线条的暗示力量:公路引导线能把观众视线拽进画面,而水平线倾斜3度就会让人莫名焦虑。
后期是照片的第二次曝光
有人说"直出才是真本事",但暗房时代的大师们都在修图,拉曲线不是作弊,就像画家不会只用原色作画,高光压暗能找回云层细节,阴影提亮相当于给画面"补光",但别过度——饱和度拉到60以上,西红柿会变成发光灯泡,有个检验标准:修完图放三天再看,如果还觉得自然,才算成功。
设备是延伸的眼睛
全画幅相机当然好,但你知道手机也能拍银河吗?关键在理解设备极限:ISO6400时全画幅还能用,半画幅已经满屏噪点,三脚架比贵镜头更重要,特别是拍美食时,手机架在筷子上都能提升质感,最好的相机是你随身带的那台,很多获奖作品都是用入门设备拍的——因为摄影师走到了常人未至的地方。


 灵眸闪烁光芒
 灵眸闪烁光芒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