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去拍照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师用相机捕捉光影
按下快门的瞬间,远不止“拍照”这么简单,比如拍摄逆光人像时,新手常抱怨人脸太黑,这时需要开启点测光对准面部,或手动增加曝光补偿,就像煮汤时发现太淡,总要加点盐调整——摄影中的光影控制,本质上是对现实明暗关系的二次创作,某次在故宫拍摄黄昏剪影,我故意让主体欠曝成黑色轮廓,反而比清晰可见更有戏剧张力。
摄影师用构图框取世界
为什么同样的景点,有人拍得像明信片,有人拍得像监控截图?关键在于是否主动“做减法”,曾见游客举着手机原地转圈拍全景,最后画面杂乱无章,后来我蹲在西湖边,只用长焦截取一枝残荷与倒影,反而获得杂志投稿采用,这如同吃螃蟹要专注膏黄,构图就是剔除所有干扰项的视觉提纯过程。
摄影师用参数对抗物理
当拍摄飞鸟却总得到模糊影像时,就该明白快门速度1/2000秒比1/200秒多的那个零有多重要,有次拍马拉松,误将ISO锁定在100,导致连拍全部欠曝,这好比炒菜火候,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注定产出不同结果,现在拍摄运动题材,我会预先设置快门优先模式,就像老司机上山路前必然检查刹车。
摄影师用等待兑换机遇
在冰岛守候极光的三天里,同行者抱怨不如修图软件一键生成,但当绿色光幕真正翻涌时,所有人沉默着疯狂按快门,这种等待不同于被动发呆,要像渔夫了解潮汐般研究黄金时刻表,去年拍昙花开放,从日落到凌晨三点,最终盛放那刻的拍摄成果,远比摆拍更令人悸动。
摄影师用经验破解意外
暴雨突至时游客四散奔逃,我却掏出防水套继续拍摄,雨丝在慢门下会变成银色绸缎,这个认知来自五年前在黄山淋透的教训,类似用面包屑引麻雀的土办法,有次拍静物缺反光板,干脆用外卖盒铝箔内衬应急,这些非常规操作,恰是区分记录者与创作者的关键。


 LavenderMist
 LavenderMist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