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镜头擦干净才能拍得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抱怨照片模糊,却忽略了镜头上的指纹和油污,就像戴着沾满雾气的眼镜看世界,再好的传感器也白搭,上周帮朋友修图时发现,他拍的樱花总有一层朦胧光晕——检查发现镜头残留了防晒霜,养成拍摄前用超细纤维布擦拭的习惯,效果立竿见影,有人问:"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对着镜头哈气?"其实那是用体温蒸发镜片冷凝水的小技巧,但普通用户直接用眼镜布更稳妥。
光线不足时别死磕高像素
见过夜晚开超高分辨率模式拍糊的照片吗?就像在昏暗厨房试图数清米粒,某次音乐节拍摄时,同伴执着用4800万像素模式拍舞台,结果每张都充满彩色噪点,后来改用1200万像素配合三脚架长曝光,歌手飘动的发丝都纤毫毕现,传感器尺寸不变时,高像素模式反而会降低单个像素进光量,下次遇到弱光环境,不妨试试脚架+低像素+长曝光的组合。
对焦框比你的手指更靠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习惯性点击屏幕中央对焦,拍完才发现主体模糊,这就像用望远镜时只调中间清晰度,不管边缘变形,上个月拍宠物比赛,发现多数人追着狗狗鼻子对焦,其实应该锁定眼睛,现在的主流拍摄软件都支持对象追踪对焦,长按对焦框还能锁定焦点,当拍摄奔跑的孩子时,提前锁定面部比疯狂点击屏幕有效十倍。
后期锐化是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过度锐化的照片就像用马克笔描边的素描,看似清晰实则生硬,帮邻居修旅游照时,他坚持要把山体轮廓拉到最大,结果岩石纹理变成了锯齿状的电子故障效果,好的清晰度应该是暗部细节与高光过渡的平衡,建议在手机修图时把锐化控制在30以内,配合阴影提亮效果更自然,有人问:"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电脑上修图?"因为大屏幕能看清过度处理的马赛克边缘。
防抖功能不是万能保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开着电子防抖拍运动物体,就像试图用稳定器接住飞来的棒球,去年拍篮球赛时,发现开启增强防抖会导致投篮瞬间的球产生"果冻效应",现在我会根据场景切换防抖模式:拍静态风景用标准防抖,追拍车辆切到运动模式,完全固定机位时反而要关闭防抖,下次拍流水时,不妨试试关闭防抖+岩石支撑手机,水流丝绸效果比任何算法都真实。


 FlowerFieldBliss
 FlowerFieldBliss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