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专业术语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快门速度决定画面动静
按下快门的瞬间,相机究竟记录了多长时间的影像?1/1000秒能凝固飞鸟振翅,而1/2秒会让车灯拉出光轨,去年拍烟花时,我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将快门调到4秒——结果画面里炸开的金丝菊变成了流动的瀑布,但要注意,手持拍摄时若低于1/60秒,连端咖啡的手抖都会让照片糊成印象派油画。
光圈大小控制虚实魔法
为什么人像照片里背景像被柔焦过?秘密在f值这个"分数游戏"里,f/1.8的大光圈能把咖啡杯后的路人虚化成色块,而f/16的小光圈让前景的蒲公英和远山都纤毫毕现,有次拍美食特写,误设了f/22,结果餐盘边的叉子影子清晰得能当凶器证物,光圈数字越小,进光孔反而越大,这反常识的设定像极了减肥时"吃得少反而胖"的玄学。
ISO感光度是双刃剑
昏暗的咖啡馆里调高ISO能拍到拿铁拉花,但代价是照片会出现类似电视雪花噪点,现代相机ISO3200还能看,但老式机型超过800就开始满屏彩色麻点,上周拍地下车库的流浪猫,ISO调到6400拍出的照片,猫毛质感像被砂纸磨过,这就好比熬夜赶工——亮度是够了,但细节质量直线下降。
白平衡矫正色彩认知
为什么清晨拍雪地会泛蓝?相机比人眼迟钝,需要告诉它"什么是真正的白色",在钨丝灯下用自动白平衡,照片会像得了黄疸病,有次在日落时拍婚纱,手动设了5500K色温,新娘的白纱才没被染成香槟色,这功能就像给相机戴矫正眼镜,不过偶尔保留环境色温反而更有氛围,比如保留烛光的橘黄暖调。
对焦模式暗藏选择困难
单反相机AF-S模式适合拍静物,但对移动的宠物经常对到鼻尖失焦,改用AF-C连续对焦后,终于抓拍到狗子咬飞盘的瞬间——虽然30张里只有1张眼睛是清楚的,手机摄影的陷阱在于总爱自作聪明,拍微距时经常对到背景,这时候不如回归手动对焦,像用老花镜找焦距那样慢慢拧镜头环。


 微风轻拂发丝
 微风轻拂发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