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工作照的拍摄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工作照的核心是展现人物职业特性,但很多人直接怼着办公室白墙拍,效果就像证件照换了身西装,真正有效的场景要能"说话"——程序员身后若隐若现的代码屏幕,厨师手边冒着热气的炒锅,比任何文字说明都直观,曾有个设计师客户坚持在绿植墙前拍摄,结果成片看起来像园艺师,后来改在堆满草图的工作台前抓拍,职业辨识度立刻提升三倍。
光线如何塑造专业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然光拍摄时最容易犯的错是让被摄者正对窗户,脸上虽然没阴影了,但眼球会不自觉地眯成一条缝,拍出来像在忍受牙医检查,45度侧光才是职场照的黄金角度,既能突出面部轮廓又保留眼神光,有次拍律师客户,刻意保留他右脸的一道阴影,配合深色西装反而强化了专业气场——就像法庭上那束顶光,既庄严又带着压迫感。
服装细节决定成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以为穿整套西装就万无一失?领口露出的衬衫褶皱、松垮的袖口纽扣,这些细节在镜头前会被放大十倍,见过最经典的翻车案例是位金融高管,定制西装价格顶我半年工资,但拍摄时发现他后领标签没拆,成品像极了临时租来的戏服,现在我会提前准备去渍滚轮和蒸汽挂烫机,这些小工具比昂贵的器材更能拯救一张工作照。
动态姿势比僵笑更可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要求被摄者"自然微笑"的结果往往是嘴角抽搐,就像让普通人突然走猫步,有效的方法是设计职业相关动作:让教师假装在翻教案,医生调整听诊器位置,上周拍摄的烘焙师,当她真的开始揉面团时,手指的力道和面粉沾在围裙上的痕迹,比任何摆拍都真实,工作照要拍的是"正在工作",不是"准备拍照"。
后期处理的分寸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过度磨皮的工作照会让人怀疑专业度,就像会议室里出现浓妆艳抹的投影仪,但完全不修图也不行——眼袋和油光不会体现敬业,只会显得疲惫,我的原则是:保留所有能增加可信度的纹理,比如手术医生眼角的细纹,程序员指节的茧;但会处理掉临时性的状态问题,比如熬夜的黑眼圈,毕竟观众需要看见的是专业形象,不是体检报告。


 OceanWaveDream
 OceanWaveDream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