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摄影培训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很多学员拍出的夜景总像蒙了层雾?关键在于没搞懂光圈与感光度的拉锯战,当ISO调到3200时,虽然能捕捉更多光线,但画面噪点会像撒了把芝麻;而收缩光圈至f/8虽能获得清晰星芒,却需要三脚架配合30秒长曝光,建议初学者先用f/4光圈配合1600ISO试拍长安街车流,后期再用降噪软件处理暗部。
总听见学员抱怨"明明对焦准了,拍出来还是虚的",这就像用筷子夹果冻,问题往往出在安全快门的误判,200mm长焦镜头拍摄故宫角楼时,理论安全快门要1/200秒,但城楼上的风铃晃动会让这个数值失效,有个实用技巧:把相机抵在汉白玉栏杆上形成临时支撑,快门速度可放宽到1/125秒,上周有位学员这样拍出的脊兽特写,连琉璃瓦上的岁月裂纹都纤毫毕现。
很多人以为构图就是套用三分法,这就像用固定模具包饺子,在颐和园拍摄十七孔桥时,试着把桥洞作为天然画框,让远处的佛香阁恰好出现在第八个桥洞里,上周实践课遇到阴天,我们反而利用乌云压顶的层次,让昆明湖水面形成明暗渐变,这种"留白"手法比晴空万里更有张力,好构图是给视线设计游览路线。
总有人问为什么专业摄影师能预判决定性瞬间?这就像老北京听声辨位找胡同美食,拍摄胡同里转糖画的老艺人时,要提前三秒按下快门——等他开始运腕时已经晚了,观察他沾糖浆时肩膀的预备动作,右手抬起15度角就是最佳触发点,去年有位学员靠这个技巧,抓拍到糖丝拉出凤凰尾羽的刹那,后来作品被选为什刹海文化展封面。


 心湖泛起涟漪
 心湖泛起涟漪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