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打光技巧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然光是最温柔的画笔
清晨的阳光穿过窗帘,在模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种自然光带来的质感,是人工光源难以复制的,侧光拍摄时,让主体与阳光呈45度角,既能保留立体感,又不会在鼻翼下方留下生硬阴影,遇到正午顶光别急着收工,找个树荫让光线透过树叶间隙,天然的点状高光会让发丝和轮廓线闪闪发亮,云层就是大自然的柔光箱,阴天拍摄人像反而能获得均匀的肤质表现。
反光板是性价比最高的补光工具
婚礼跟拍摄影师的口袋里永远塞着折叠反光板,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银色面在逆光场景中能瞬间提亮暗部,而金色面拍摄夕阳人像时,会给肤色镀上蜂蜜般的光泽,试着把反光板放在腰部高度向上反射,你会发现眼里的「死鱼眼」反光变成了更自然的眼神光,遇到没有助手的情况,把反光板斜靠在水杯上,调整角度让光线刚好掠过模特的锁骨——这种精细补光方式,比直接打亮整张脸更有层次感。
手机闪光灯需要二次创作
直接开启手机闪光灯拍摄,得到的往往是油光满面的大饼脸,试试用便利贴盖住闪光灯,或者隔着餐巾纸打光,你会发现光线突然变得能用了,拍摄静物时更讲究:把手机闪光灯对准白色天花板,整个房间就变成巨型柔光箱;要是对准侧面墙壁,又能模拟出窗光的质感,有次拍摄玻璃杯,我故意让闪光灯从后方地面斜射,杯壁上的折射光斑比专业柔光箱拍出来的更灵动。
人造光源要懂得「藏」起来
影棚里那些昂贵的环形灯和柔光箱,说到底都是在做同一件事——隐藏光源本身,家用台灯加硫酸纸的简易组合,只要注意灯位比主体高30厘米,就能模仿出专业蝴蝶光的效果,拍摄美食时别把补光灯正对着食物,从侧后方打过来,焦糖布丁表面的反光会显得更诱人,有次用汽车大灯补光拍夜景人像,故意让车灯被树干遮挡部分,结果光线的渐变效果比直接照明更有戏剧性,看见光比看见光源更重要。
环境光可以成为叙事元素
凌晨四点便利店的白炽灯,傍晚公交车厢的蓝色LED,这些看似「脏」的光源反而是最生动的故事讲述者,拍摄街头纪实题材时,我常刻意保留霓虹灯在人物脸上的色偏——那抹诡异的品红色比标准白平衡更有代入感,遇到杂色光源也不用慌,让模特站在红绿招牌的交界处,两种色温碰撞出的矛盾感,往往比精心布置的单一光源更耐人寻味,毕竟生活不是摄影棚,有些光「错误」恰恰是最真实的存在证明。


 Peace和平鸽
 Peace和平鸽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