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哪个学校最有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培养实战型人才
提到实战教学,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的摄影系总被行内人竖起大拇指,他们的课程设计像一台精准调校的相机——理论是镜头,实践则是快门按钮,学生在大二就被要求完成街头纪实项目,教授会直接指出"你的构图像没对焦的取景框",这种犀利点评让许多人从文艺青年蜕变成职业摄影师,去年校友丽莎的毕业作品《地铁肖像》,就是用教授教的"动态模糊技法"抓拍通勤者,最终登上《时代》杂志。
罗德岛设计学院偏爱观念突破
技术参数可能要让位给天马行空的创意,教授常问:"你拍的到底是物体,还是它投射的影子?"有个经典案例:学生用老式宝丽来拍摄融化的冰块,教授却要求他把相机也放进冰箱拍摄——结果诞生了探讨"观察者介入"的系列作品,这种训练方式像用慢门拍闪电,看似不合常理,却往往能捕捉到意想不到的视觉奇观,他们的暗房课程甚至保留着银盐工艺,因为校方认为"数码修图就像快餐,传统工艺才是文火慢炖"。
伦敦传媒学院擅长商业摄影
如果把摄影比作烹饪,LCC的课程就是米其林后厨的培训手册,他们的影棚设备堪比专业制片厂,连测光表都配备最新款光谱分析功能,曾有个有趣矛盾:教授要求用价值10万英镑的哈苏相机拍摄廉价商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设备永远服务于创意",毕业生马克分享过经历——为完成饮料广告作业,他不得不用台灯代替专业柔光箱,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训练,反而让他拿下戛纳广告节新人奖。
东京工艺大学精研器材原理
这所学校对器材的钻研近乎偏执,就像用微距镜头观察镜头镀膜,他们的特色课程是"拆解重建",学生要亲手组装135胶片相机,有位韩国留学生起初抱怨"这年代谁还研究机械结构",直到他发现教授用报废镜头改装的移轴装置,能拍出教科书上没有的特殊畸变效果,实验室里常听到这样的讨论:"你觉得CMOS传感器像不像炒锅?火候(感光度)过了就会产生噪点。"这种硬核训练,让毕业生成为各大相机厂商争抢的技术顾问。
选择学校就像选择滤镜,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要看你想呈现怎样的影像世界,有人适合SVA的快节奏实战,也有人需要罗德岛的思想碰撞,不妨先问问自己:你更享受暗房里的化学药剂味道,还是商业拍摄现场的激光测距仪声响?


 SunshineSoul
 SunshineSoul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