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多久出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掌握基础操作需要三个月
按下快门谁都会,但让照片有灵魂是另一回事,新手常犯的错误是以为自动模式能解决一切,结果拍出的夜景全是噪点,人像肤色发灰,建议用三个月时间死磕曝光三要素:光圈决定背景虚化程度,快门速度影响动态模糊,ISO控制画面纯净度,就像学骑自行车,先摔二十次才能找到平衡感。
审美培养至少两年起步
技术可以速成,但眼睛的品味需要沉淀,有位婚礼摄影师分享过,他前两年拍的构图总是很满,直到偶然看到布列松的作品才明白"留白"的力量,现在他接单前会让客户先看500张大师作品,这不是装模作样——就像品酒师要尝过千百种酒,才能分辨出1982年拉菲的层次感。
商业接单门槛在800小时
影楼老板们有个共识:拍过800小时以上的人,才敢放心派去跟重要客户,这个数字不是凭空而来——处理过200次逆光人像,自然就懂得用反光板补光;拍过50场婚礼,遇到戒指突然找不到时就不会慌,有个真实案例:某次车展拍摄,资深摄影师发现展台灯光频闪,立刻把快门调到1/125秒避开条纹,这种经验课本上永远学不到。
风格成型需要五年深耕
现在流行的"胶片感"调色,看着简单,但能把青橙色调玩出个人特色的,都是熬过五年以上的老手,有个美食摄影师花了三年时间,才找到用钨丝灯拍冰淇淋不融化的绝招,就像老厨师知道炒青菜要锅气,他们明白某些光线角度能让沙拉产生金属光泽,最近很火的暗调静物照,其实是从古典油画里偷师的用光技巧。
永远在出师的路上
见过六十岁还在学无人机航拍的摄影师吗?这个行业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没有终点,当你能用手机拍出比普通人用单反更好的照片时,新的计算摄影技术又来了,有位拍故宫二十年的老师傅说,他现在每天仍会为角楼不同时刻的光线变化惊喜,或许真正的出师,是忘记"出师"这个概念,像树木生长那样持续吸收阳光雨露。


 幽径独赏芬芳
 幽径独赏芬芳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