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记录瞬间还是延续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下快门时,我们究竟在冻结时间还是开启一段叙事?静态照片像从河里舀起一瓢水,而视频则是让水流过指缝,街头摄影师常面临这个选择:当孩子吹泡泡的瞬间,单张照片能捕捉泡泡破裂的晶莹,但视频会记录泡泡从诞生到消亡的轨迹,去年在东京街头,我对着同一个场景分别用两种方式拍摄——照片定格了老奶奶微笑的皱纹,视频却拍到她笑容前犹豫的抿嘴,这就像选择吃草莓蛋糕还是看它从烤箱端出的全过程。
相机传感器如何区分光影魔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设备拍视频像隔了层毛玻璃?关键在于传感器读取速度,拍照时传感器可以慢慢"品尝"光线,像用吸管喝果汁;拍视频却要像用漏勺接瀑布,每秒得咽下24帧以上的画面,有次在冰川拍摄,发现用同一台相机,照片能保留冰晶的棱角,视频却把暗部细节煮成了糊粥,这逼着我学会"作弊":拍视频前先拍张照片参考,就像厨师先尝原汤再决定加多少盐。
存储卡里的空间争夺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你在森林里遇到转瞬即逝的鹿群,是该狂按快门还是启动录制?32G内存卡在拍照时能存千张RAW文件,拍4K视频却撑不过半小时,这像带着小钱包逛超市,买牛排还是啤酒必须二选一,有次在雨林拍摄,我贪心地两种模式轮流切换,结果存储卡突然罢工,像被塞爆的邮筒拒绝再收信,现在我会带两块卡分工作业,就像明智的主妇把冰箱生熟分开。
后期处理的时空悖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修图软件能救回死黑的天空,视频调色却像给融化的冰淇淋塑形?静态照片允许我们对某个局部精雕细琢,就像修补古董花瓶;视频调色却要保证24帧/秒的连贯性,如同给行进中的火车重新喷漆,去年处理日落素材时,照片能通过分区调整救回云层细节,视频却只能整体提亮导致噪点爆炸,这教会我像厨师把握火候:煎牛排可以反复翻面,煮拉面必须一鼓作气。
观察方式决定创作基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人天生适合拍视频?这取决于你如何观察世界,习惯"扫描式"观察的人,总能注意到光影如何在地砖上流动,这类人拍视频就像呼吸般自然;而"狙击式"观察者会对转角的反光瞬间亢奋,他们更适合拍照,我在威尼斯教摄影时,让学员描述刚走过的长廊——有人记住的是彩色门牌排列的韵律(视频思维),有人却对某扇窗上的裂痕念念不忘(拍照思维),这就像有人听音乐记旋律,有人却牢牢记住了某个和弦。


 幽径独赏芬芳
 幽径独赏芬芳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