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专业的研究生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选择适合的镜头焦段
广角镜头能容纳更多场景,但边缘畸变会让建筑线条扭曲,去年在平遥古城拍摄时,24mm镜头把明清院墙拍成了圆弧形,后来换成35mm定焦才解决,长焦镜头压缩空间的效果固然迷人,可你真的需要背着70-200mm爬十层楼顶吗?焦段选择就像选鞋子,合脚比好看更重要。
理解光线比购买设备更重要
见过太多人举着上万的相机却对着正午阳光直拍,去年带学生去徽州采风,清晨五点的侧光让马头墙的砖雕层次分明,而同一位置到上午十点就变成白晃晃的灾难,试着用手掌模拟光影:五指张开是柔光,握拳后指缝漏光就是硬光,相机不过是画笔,真正作画的是光线这把刻刀。
后期处理不是万能遮羞布
有人以为RAW格式能拯救一切,但过度拉高阴影只会得到满屏噪点,上周批改作业时,有个同学把欠曝三档的夜景硬是调亮,结果暗部全是彩色噪斑,这就像用酱油补救烧焦的菜,不如当初控制好火候,记住液晶屏上的直方图,它比你的眼睛更诚实。
打破构图规则前先掌握规则
三分法构图?中央对称?去年在黄山拍云海时,刻意把地平线压在画面1/5处,结果评委说"违反视觉习惯",但后来用同样的方法拍城市剪影却拿了奖,关键要明白:就像写书法先临帖,等你能闭眼画出黄金螺旋线时,才真正有资格谈"突破",下次拍摄前,不妨先问自己:这个打破常规的构图,是刻意为之还是能力不足?
培养个人风格需要时间沉淀
总有人追问"怎么快速形成摄影风格",这就像要求小学生直接写狂草,观察那些成熟的摄影师,他们的标志性手法往往来自长期专注:可能是对某个色调的偏执,或是特定题材的深耕,试着连续三个月只拍同个街角,你会发现连雨天积水反光的角度都开始带着你的印记,风格从来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像老茶壶的包浆,自然沉淀的结果。


 微风轻拂发丝
 微风轻拂发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