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镜头如何塑造视觉冲击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50mm f/1.2这样的"大眼睛"全开光圈时,前景的露珠会像被施了魔法般悬浮在焦外,而背景则融化成油画颜料似的色块,去年在青岛拍樱花时,我故意让最近的花枝处于景深之外,结果虚化的花瓣变成了粉色的雾气,反而比清晰的主体更有情绪,但要注意,f/1.2下稍微移动就会脱焦,有次拍人像就因模特撩头发动作,让焦点错误落在耳环上——这种甜蜜的烦恼,就像用毛笔写小楷时墨汁突然晕开。
暗光环境下瞳孔般的进光奥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深夜小巷的拍摄最能检验镜头素质,f/1.4的镜头就像猫科动物放大的瞳孔,有次在丽江拍夜市,ISO800配合大光圈,灯笼的光斑在焦外变成圆润的光球,而摊主皱纹里的油光居然呈现出琥珀质感,但大光圈也像双刃剑,当霓虹灯直射镜片时产生的炫光,会像汽车雨夜开远光灯那样刺眼,这时收缩两档光圈反而能获得更干净的画质。
焦外漩涡是怎么形成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某些老镜头拍摄路灯时,背景光斑会扭曲成梵高《星空》般的漩涡,这其实是镜片组光学设计留下的签名,去年用八羽怪拍秋叶,焦外的银杏叶全部变成了旋转的金色飞镖,现代镜头通过非球面镜片消除这种特性,就像用圆规画取代徒手画的圆圈——更精确却少了趣味,要不要追求这种缺陷美?得看你想让照片像严谨的工程图还是手写的情书。
景深控制失误的补救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开光圈拍集体照是灾难性的,后排人脸虚化得像水彩颜料被雨水冲刷过,有次婚礼跟拍,新郎的领结比眼睛更清晰,紧急收缩到f/4才挽救回来,这就像用单反微距拍蚂蚁,明明对准了触须,回放却发现焦点落在沙粒上,建议新手先练习f/2.8到f/5.6的安全区,就像小孩学自行车要先装辅助轮。
镀膜技术如何驯服鬼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逆光拍摄时,廉价镜头产生的绿色光斑会像502胶水般顽固地粘在画面上,对比测试发现,纳米镀膜能将鬼影减弱成薄纱效果,就像给强光套上丝袜柔光,但完全消除反光就像要求完全消除影子,某些情况下,恰到好处的光斑反而能成为构图元素,比如用35mm f/1.4拍晨雾中的太阳时,那些彩虹色的光斑成了最自然的滤镜。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