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风景摄影的最佳光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许多人以为阳光越强越适合拍摄,其实正午的硬光会让画面失去层次,真正的好光线往往出现在日出后一小时或日落前一小时,这时候的光线像被纱帘过滤过,能均匀地勾勒出山峦的轮廓,去年在黄山拍云海时,我特意凌晨四点架好三脚架,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雾气时,岩石的纹理突然活了——这种"魔术时刻"稍纵即逝,必须提前半小时调整好曝光补偿,否则暗部会糊成一片。
构图如何打破常规视觉惯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构图就像吃饭用筷子,虽然保险但容易乏味,试着把地平线压到画面顶部1/5处,给前景的野花留出呼吸空间,在青海湖拍摄时,我故意让经幡占据左下角大面积区域,湖面反而缩成一条细线,这种非常规比例反而让照片有了叙事感,当画面出现引导线时,与其让小路笔直通向远方,不如让它像醉汉一样歪斜着消失在山脊背后。
长曝光怎样制造动静对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瀑布就条件反射用高速快门?试试把曝光时间拉到2秒以上,水流会变成丝绸,而岩石依然棱角分明,去年在尼加拉瓜瀑布,我用ND1000减光镜配合f16光圈,30秒曝光让狂暴的水雾化作朦胧的蒸汽,围观的老外直呼"这像科幻电影特效",不过要当心,超过15秒的曝光会让云朵拖影变成污渍,就像煮过头的燕麦粥。
恶劣天气为何藏着惊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暴雨天多数人收相机躲雨,却错过了最戏剧性的画面,台风来临前我在舟山群岛拍到乌云压顶的灯塔,后期只需稍微提升阴影亮度,云层里隐藏的紫色调就浮现出来,这种天气要特别注意镜头防潮——我的土办法是用保鲜膜裹住镜筒,留出UV镜的开口,比专业防雨罩反应更快,当天气预报说能见度差时,往往是拍摄极简主义的好机会。
后期处理如何保留真实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过度锐化会让树叶边缘像镶了荧光边,适当降低清晰度反而更自然,处理雪山照片时,我习惯在ACR里把白色滑块拉到+30后立即回退5个单位,就像炖汤时撒盐再舀出一勺,去年在阿尔卑斯山拍的冰川,通过分离色调在高光加了一丁点青色,阴影补了丝绒质感的暖调,但雪粒的晶体感始终没破坏——这就像化妆,最高境界是看不出化了妆。


 Moon月光曲
 Moon月光曲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