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摄影专业学校教你掌握曝光三要素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出通透的蓝天,有人却得到灰蒙蒙的片?关键在于光圈、快门、ISO的配合,比如拍摄深圳湾日落时,若想保留云层细节,建议将光圈缩至f/8-f11,快门速度根据海浪动态调整到1/250秒以上,记住ISO就像炒菜的火候——ISO 100是文火慢炖,ISO 1600则像猛火爆炒,画质颗粒感会明显增加,试试对着深南大道的车流,用1/15秒快门拍出光轨,你会发现快门才是掌控时间的魔术师。
镜头焦距决定了你讲故事的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华侨城创意园拍人像时,50mm定焦能还原真实空间感,而200mm长焦会压缩背景使涂鸦墙紧贴人物,曾有学员用广角镜头拍岗厦北地铁站,16mm的夸张透视让钢结构仿佛要刺破画面,这种张力是手机镜头无法实现的,但要注意:鱼眼镜头的桶形变形就像哈哈镜,拍摄证件照绝对会闹笑话,下次拍平安金融中心时,不妨试试用70-200mm镜头分段拍摄,后期接片能获得既清晰又无变形的建筑全景。
RAW格式是摄影师的数字底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在莲花山公园拍完紫荆花直接发朋友圈,却抱怨色彩不如肉眼所见,JPEG就像煮熟的米饭,后期调整空间有限;RAW则是生米,能任意调整白平衡和动态范围,处理大梅沙海滨的逆光照片时,RAW文件可以同时找回天空的蓝和礁石的阴影细节,但要注意存储卡容量——张RAW文件相当于10张JPEG,就像带小水桶去接深圳暴雨,很快就满了。
闪光灯不是夜间专属工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在东门町拍美食,顶光会在碗碟上投下难看的黑影,这时用机顶闪灯补光,就像给烈日下的模特打反光板,能瞬间消除阴影,但直射闪光会让生蚝看起来像塑料玩具,试试跳闪技巧:将闪光灯头转向天花板,光线经漫反射后就像阴天的自然光,拍摄华强北夜市时,后帘同步模式能让移动的LED招牌拖出炫光轨迹,而人物保持清晰——这招拍动态照片比提高ISO更有效。
色彩管理比滤镜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张深圳蓝照片,在不同手机上看色差明显?专业显示器需要定期用校色仪校准,就像给钢琴调音,拍摄南头古城红砖墙时,手动设置色温至4800K比自动白平衡更能还原历史感,别过度依赖预设滤镜,试着自己调色:降低橙色饱和度能让肤色更高级,提升蓝色明度则能让深圳湾的海水更有层次,Lightroom里的HSL面板就像调味罐,微调比猛加更显功力。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