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的摄影专业院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面对全球上百所开设摄影专业的院校,许多初学者会陷入选择困难,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以商业摄影见长,学生能直接接触时尚杂志拍摄现场;而伦敦艺术大学则侧重实验性创作,暗房里常常堆满学生的手工冲印作品,建议先问自己:更想成为商业摄影师还是艺术创作者?这就像选购相机,全画幅虽好,但中画幅才能满足某些特殊需求。
院校课程设置决定技术天花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某知名院校曾因坚持教授银盐工艺引发争议,当其他学校都在教无人机航拍时,他们的学生却在学习用十九世纪的方法制作蓝晒,这种"技术倒车"反而培养了独特的影像质感——就像用老式机械键盘打字,虽慢却充满仪式感,课程表中若出现"古典印相工艺"这类课程,往往意味着更扎实的基础训练。
设备资源比学费更值得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参观校园时别只看宣传册,要实地查看暗房是否还有硫代硫酸钠的味道,数字工作站的显卡型号是否够新,有学校提供ARRI电影机给学生练手,这好比厨艺学校让学生用米其林厨房备菜,曾见某校学生因抢不到哈苏中画幅相机,改用手机完成作业反而获得教授赞赏——关键不是工具多贵,而是能否突破设备限制。
校友网络是隐形的教学资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某毕业生回忆,他通过学校内网联系到在《国家地理》工作的学长,获得非洲拍摄项目的助理机会,好的院校就像专业镜头群,不同届的毕业生构成不同焦段的支持系统,要注意的是,某些新兴院校虽然历史短,但教师多是活跃业界的摄影师,这种"即战力"师资反而能带来最新行业动态。
地理位置影响创作视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学生常以城市建筑为作业主题,而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的学生则擅长自然风光,这就像在不同海拔拍摄,空气密度会改变成像效果,有个反例:某沙漠地区的院校开设水下摄影课,学生不得不在泳池模拟海洋环境——地域局限有时会催生特别的创造力。


 Sky天空蓝
 Sky天空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