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角度专业术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俯拍角度能压缩空间感
当镜头从高处向下拍摄时,地面的延伸感会被明显削弱,这种角度特别适合拍摄密集的群体场景,比如集市上的人群或广场舞方阵,实际操作时要注意控制畸变——离镜头最近的主体往往会显得头大身小,就像用广角镜头拍人像时产生的效果,建议拍摄时保持相机与地面至少成45度角,同时适当后退来平衡透视。
仰拍角度可强化主体气势
把相机放在腰部以下位置向上拍摄,这个技巧能让普通的路灯变成通天巨柱,让平凡的楼房显得高耸入云,但要注意天空过曝的问题,特别是在晴天拍摄时,有个小窍门:可以寻找建筑物阴影面作为背景,这样既能突出主体轮廓,又能避免天空惨白,记得检查画面边缘是否有不必要的干扰物,比如树枝或电线。
平视角度最接近人眼观察
保持相机与主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种角度拍摄的食物特写会让人产生"伸手可及"的真实感,拍摄儿童或宠物时,蹲下来与他们平视,画面立即就有了代入感,不过要注意背景选择——平视角度最容易出现背景杂乱的问题,试试把光圈开到f/2.8以上,或者寻找纯色墙面作为背景,你会立刻发现画面的专业度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斜侧角度能展现立体感
当相机与主体成30-60度夹角时,物体的三维特征会得到最佳呈现,拍摄静物时这个角度尤其重要,它能同时展现物体的正面特征和侧面轮廓,但要注意光线的方向——侧光容易在另一侧产生浓重阴影,这时候可以用反光板补光,或者干脆等云层遮住太阳的柔光时刻再拍,你会惊讶于这样简单的调整带来的质感提升。
过肩角度增加画面故事性
在拍摄人物互动时,从其中一人肩膀后方取景,这种构图能自然引导观众视线,想象拍摄厨师烹饪的场景:从助手肩后拍摄,既能看见厨师专注的表情,又能看到锅中翻动的食材,关键是要控制好前景虚化程度——前景人物肩膀可以适当虚化,但轮廓要清晰可辨,建议使用85mm以上焦距,保持前景距离主体1米左右,这样能获得最自然的透视效果。


 Brave勇敢者
 Brave勇敢者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