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职业技能证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参数设置决定画面成败
很多新手习惯用自动模式拍摄,但遇到逆光或夜景就手足无措,比如拍摄黄昏人像时,自动模式会让主体变成剪影,这时候需要手动调整曝光补偿+1.5档,同时将白平衡调到"阴天"模式,暖色调的夕阳光线才能真实还原,就像煮汤时不能全靠自动火候,该大火收汁时就得手动调节。
构图法则需要灵活打破
三分法则是基础,但死守规则会让照片失去个性,拍摄儿童时,故意把主体放在画面边缘,留出空白表现奔跑的动势;拍静物时用居中对称构图,反而能突出仪式感,有次在菜市场拍鱼贩,打破常规用俯视角把鱼头怼满半个画面,鳞片的反光比标准构图更有冲击力,规则像自行车辅助轮,会骑了就该卸掉。
闪光灯使用考验临场判断
室内拍会议照时,直接机顶闪会让背景漆黑一片,这时跳闪技巧就派上用场:把灯头转向天花板,利用漫反射营造柔和光线,但遇到挑高五米的大厅怎么办?其实可以手动调高ISO到1600,配合慢速同步闪光,既能照亮主讲人又能保留环境光,这就像炒菜时发现火候不够,加把盐也能提鲜。
后期处理要守住分寸感
有人觉得RAW格式万能,拉曝光时把欠曝3档的夜景硬提亮,结果噪点比星星还多,其实前期正确曝光才是关键,后期就像给照片化妆,粉底太厚反而假,处理人像时尤其要注意:皮肤磨皮保留毛孔纹理,HSL调色别让唇色溢出,见过把晚霞调成紫色大片的,美则美矣,像用辣椒油拌蛋糕——味道不对了。
实战经验比参数更重要
为什么老摄影师用入门设备也能出好片?有次跟拍婚礼,突然暴雨打乱计划,立刻把新人引到玻璃走廊,利用雨滴做天然前景,反射光成了免费柔光箱,这种应变能力说明书上找不到,就像老司机知道哪条小路能避开堵车,多观察生活细节:早餐铺的蒸汽、公交车窗的雨痕,都比死记f值更有用。


 沉醉清风怀抱
 沉醉清风怀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