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手机摄影

什么是摄影术传到中国的首座城,摄影术传入中国的首座城市探秘

摄影术如何登陆中国第一站1844年,法国海关官员于勒·埃及尔带着达盖尔银版相机抵达澳门,在总督府门前拍下现存最早的中国影像,这就像有人突然往老式算盘堆里扔了台计…

摄影术如何登陆中国第一站

摄影术如何登陆中国第一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844年,法国海关官员于勒·埃及尔带着达盖尔银版相机抵达澳门,在总督府门前拍下现存最早的中国影像,这就像有人突然往老式算盘堆里扔了台计算器——当时岭南画家们还在用毛笔勾勒肖像,而金属板上已经能定格真实光影,澳门陡峭的街巷成了天然暗房,葡萄牙商人的白墙建筑反射着强烈阳光,恰好满足早期摄影术对长时间曝光的苛刻要求。

银版与宣纸的首次对话

银版与宣纸的首次对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埃及尔拍摄的《澳门总督夫人像》暴露出技术矛盾:夫人必须保持15分钟静止,但丝绸衣服在湿热天气里会轻微飘动,这就像试图用毛笔临摹飞鸟轨迹,最终成像既有清晰的面部轮廓,又带着衣褶的模糊重影,现代摄影师遇到类似情况,可以尝试用反光板补光缩短曝光,但当时只能靠三脚架固定和祈祷海风暂停。

商船运来的光学革命

商船运来的光学革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澳门码头的货舱藏着关键细节:摄影器材与鸦片同船抵达,玻璃底片怕潮,需用锡罐密封,而水手们更关心货舱湿度是否影响烟草质量,这种技术传播的偶然性,类似今天某款滤镜APP突然走红,想复现当年效果?找栋欧式老建筑,在上午10点用f/16光圈拍5分钟长曝光,你会发现云彩拖出的轨迹和1844年银版照片如出一辙。

暗箱如何变成明信片

暗箱如何变成明信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术真正扎根要等到19世纪60年代,广州出现首家商业照相馆,老板们发现岭南潮湿会腐蚀底片,便把显影液换成米酒稀释——这好比用酱油代替暗房化学药剂,现在去澳门拍摄,依然能见到黄褐色的老照片色调:试着在后期降低蓝色曲线,加强暖黄对比,那种穿越160年的质感就会浮现。

教堂尖顶见证技术更迭

圣保禄教堂废墟的立柱,恰好构成天然取景框,早期摄影师要扛着帐篷般的暗房设备移动,而今天我们用手机就能拍全景,但有个细节没变:当下午阳光斜射过石雕窗棂时,明暗交界处的层次,仍需手动调整曝光补偿才能准确捕捉——技术会进步,但对光的理解永远需要肉眼判断。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