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手机摄影

中国风光摄影作品欣赏,中国风光摄影佳作赏析

光线如何塑造山川的立体感清晨五点的黄山始信峰,当侧光穿透云层在花岗岩表面刻出深浅不一的阴影时,你会发现相机里的山石突然有了筋骨,这种"刀刻效应"需要将测光模式调…

光线如何塑造山川的立体感

清晨五点的黄山始信峰,当侧光穿透云层在花岗岩表面刻出深浅不一的阴影时,你会发现相机里的山石突然有了筋骨,这种"刀刻效应"需要将测光模式调整为点测光,对准岩壁亮部锁定曝光值,此时暗部沟壑会自然沉入阴影,若遇到正午顶光,不妨试试用偏振镜压暗天空,让云朵的投影在山体上形成天然等高线——这和素描画用排线表现体积异曲同工。

云雾怎样成为水墨画的宣纸

云雾怎样成为水墨画的宣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张家界拍摄雨后的石英砂岩峰林,那些缠绕山腰的流雾其实是天然柔光箱,把相机架在海拔1200米处的观景台,等待雾气浓度达到能见度300米左右时,用f/8光圈配合1/15秒慢门,你会看到前景的松树在雾中化作焦墨笔触,而远处山峰则成为晕染的淡墨,切记关闭机身防抖,让三脚架吃住山风带来的细微震动,这和用毛笔时手腕悬空是一个道理。

梯田的反光为何需要人工干预

梯田的反光为何需要人工干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云南元阳的哈尼梯田在灌水期像打碎的镜子,但直接拍摄往往得到一片刺眼的白斑,有经验的摄影师会在日出前半小时,用喷壶在最近处的田埂上制造人工露珠——这些直径2-3毫米的水珠能将阳光折射成星芒,同时降低整体反光率,设置曝光补偿-0.7档,配合70-200mm镜头压缩空间,那些不规则的水面反光会突然变成有序的光谱阵列。

古建筑飞檐与天空的比例之争

古建筑飞檐与天空的比例之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平遥古城的鸱吻在画面中占多大比例才不违和?当24mm广角镜头仰拍时,若让飞檐占据画面顶部1/5,残留的天空会像被啃过的月饼,解决方法是在取景时预留3%的裁剪空间,后期通过透视矫正工具把变形的瓦当拉回几何常态,这类似于包粽子时多留一截棉线——看似浪费,实则是给后期处理留出呼吸的余地。

沙漠曲线为何抗拒标准构图法

沙漠曲线为何抗拒标准构图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巴丹吉林沙漠的沙脊线像被风揉过的丝绸,强行套用三分法构图会让画面失去流动感,尝试将最陡峭的迎风坡放在对角线位置,用f/11光圈保证景深,你会发现沙粒在侧逆光下呈现出的质感,比严格遵循黄金分割更有冲击力,这就像煮拉面时故意保留些许弯曲——过于笔直反而失了筋骨。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