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打光的灯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带着奇怪的灯?
影棚里那些方方正正的箱子、带伞的支架,其实都统称为"摄影灯",但细分起来,它们就像厨房刀具——切肉刀和水果刀长得像,用途却大不相同,最基础的分类是按光源性质:持续发光的叫常亮灯,瞬间爆闪的叫闪光灯,前者适合视频拍摄时实时观察光影,后者则像"闪电侠",用千分之一秒定格动态画面。
柔光箱和反光伞谁更万能?
柔光箱像个巨型牛奶盒,通过多层柔光布把刺眼光线过滤成均匀的"奶油光",拍化妆品时,它能消除玻璃瓶上的反光;但遇到需要硬朗轮廓的人像,反光伞反而更胜一筹——银面伞能将光线聚集成利落的阴影,就像正午阳光透过树叶投下的斑驳,有个反常识:直径60cm的柔光箱在距离模特1米时,效果相当于120cm的柔光箱放在2米外,这是因为平方反比定律在作怪。
LED补光灯真是便携神器吗?
巴掌大的LED灯确实能塞进口袋,但它的光线像没调匀的蜂蜜——中心区域明显比边缘亮,实测发现,在昏暗餐厅用LED灯补光时,若直接对准人脸,瞳孔会缩成针尖大小,拍出来像夜行动物,这时不妨把灯对着白色餐巾纸反射,或者学电影《教父》的布光手法,让光源从斜上方45度角投射,眼窝自然形成深邃阴影。
为什么环形灯能拍出"网红眼"?
美妆博主最爱的环形灯,原理其实和汽车大灯异曲同工——中心镜头被环形光源包围时,会在虹膜上形成圆润高光,但这种布光有副作用:当模特鼻尖几乎碰到灯圈时,后脑勺的阴影会黏在背景上,像剪影贴纸,有经验的摄影师会额外在斜后方放置发丝灯,就像给头发镀上金边,瞬间让平面影像立体起来。
色温混乱比没灯更可怕
混合使用5600K的闪光灯和3200K的台灯时,照片会像打翻的调色盘——人脸青一块黄一块,有个土办法:用超市买的烘焙纸裹住钨丝灯,能勉强把色温拉到4000K左右,但专业方案是统一所有光源,或者干脆玩转撞色,像王家卫电影那样用霓虹灯制造戏剧冲突,灯光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塑造情绪的画笔。


 Lucky幸运儿
 Lucky幸运儿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