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松如何用决定性瞬间定格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街头的人群突然散开,一个男人跳过水坑的瞬间被定格——这就是布列松的《Behind the Gare Saint-Lazare》,他像猎豹等待羚羊般埋伏数小时,只为快门按下时所有元素恰好构成几何黄金分割,试着在早高峰地铁站观察:当阳光透过玻璃顶棚形成斜线,行人影子与栏杆交错时,连手机都能拍出"不完美的决定性瞬间",但为何我们总错过这种画面?因为大多数人举相机时,事件早已碎成模糊的残影。
安妮·莱博维茨让肖像说出潜台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约翰·列侬蜷缩如胎儿般依偎小野洋子的照片,拍摄五小时后这位巨星便遭枪杀,莱博维茨擅长用道具制造戏剧冲突:给怀孕的黛米·摩尔套上男士西装,让斯嘉丽·约翰逊躺在玫瑰丛中,下次拍闺蜜聚会时,不妨把咖啡杯故意推倒制造动态,比整齐的"茄子"笑脸更有故事,但注意,这种"设计感"与布列松的"自然捕捉"完全相悖,该信哪一派?其实就像炒菜放盐,纪实摄影要克制,商业摄影不妨大胆。
杉本博司用长时间曝光雕刻时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的《海景》系列里,海天交界线像被砂纸打磨过般光滑——这是曝光20分钟的结果,在数码时代,我们早已忘记等待的魔力,试着在阳台用三脚架固定手机,对着夜空开启30秒长曝光,你会发现星星开始拖尾,而楼下经过的车灯会变成红色河流,但邻居突然开灯怎么办?这正是胶片时代的残酷浪漫:没有删除键,失误也变成作品的一部分。
薇薇安·迈尔用自拍镜面解构身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位保姆总在擦窗时,用橱窗倒影把自己和街景叠成双重奏,她的影子常被广告牌切割成碎片,就像现代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多面人格,现在举起手机对着商场试衣镜自拍,注意让镜外真实手臂与镜中影像形成互动,但为什么我们总下意识修掉镜面上的污渍?或许摄影最迷人的悖论就在于此:我们既想记录真实,又忍不住美化真实。
罗伯特·卡帕用战火检验摄影伦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是因为靠得不够近"——这位战地摄影师最终踩中地雷身亡,他拍摄的诺曼底登陆照片因助手失误几乎全部报废,仅存的模糊影像反而成为战争残酷的绝佳隐喻,当我们面对街头冲突时,该记录还是制止?这比选择滤镜更难,就像用打火机烧自己手指测试疼痛阈值,有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彩云追逐自由
 彩云追逐自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