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怎么学比较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搞懂相机比快门更重要
很多人拿到相机就急着按快门,结果拍出来的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模糊,这就像刚拿到驾照就飙车,迟早要出问题,建议花两天时间研究相机说明书,重点弄明白光圈、快门、ISO三者的关系,比如在室内拍宠物时,把光圈调到f/2.8保证进光量,快门速度不低于1/125秒防止糊片,ISO控制在1600以下避免噪点,我见过太多人用着几万块的设备,却连M档都不敢碰。
每天强迫自己拍同个物体
进步最快的方法不是到处瞎拍,而是连续一周拍摄同一个水杯,第一天可能只能拍出证件照效果,但到第七天你会发现:原来侧逆光能拍出杯壁的晶莹感,45度俯拍可以呈现水面张力,手动对焦能拍出杯口蒸汽的氤氲效果,这种刻意练习比旅游时随手拍一百张建筑管用十倍,就像书法家练"永"字,厨师练切土豆丝。
后期处理要像做菜收汁
很多人觉得修图是作弊,这就像嫌弃厨师用调味料,但关键要掌握分寸——RAW格式就像生鲜食材,适当拉阴影是提鲜,过度磨皮就是味精放多,试着把同一张照片修三次:第一次只用基础曝光调整,第二次尝试分离色调,第三次大胆做创意调色,比较这三个版本,你会突然明白那些网红滤镜的底层逻辑。
观察光线比买镜头重要
中午12点拍不出好照片不是相机的问题,是太阳的问题,试着记录你家窗户每天不同时段的光线变化:早晨7点的斜光适合拍静物,下午4点的暖光适合拍人像,雨天窗台的散射光能拍出油画质感,有次我帮朋友拍证件照,发现把他安排在洗衣机旁的白墙前,利用滚筒玻璃门折射的光线,效果比影楼灯箱还自然。
建立自己的失误博物馆
把拍废的照片分类保存:构图失误、曝光失误、对焦失误...三个月后回看,你会发现曾经觉得"构图完美"的照片其实主体偏移,以为"氛围感十足"的其实是曝光不足,有个摄影师朋友至今保留着十年前拍的模糊照片,他说每次看都能想起当时手抖的紧张感,这种肌肉记忆比任何教程都深刻。


 诗意弥漫心间
 诗意弥漫心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