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从入门到精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三分法总让人又爱又恨
三分法就像炒菜时的盐——用少了寡淡,用多了齁人,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确实稳妥,但你想过没有?那些挂在美术馆的经典作品,有多少是死板遵循这个规则的?拍落日时试着把地平线压到画面下1/5处,云层突然就有了压迫感;给街头艺人特写时偏要把他怼在正中间,反而强化了表演的张力,当所有人都向右看的时候,向左转可能才是真正的突破。
引导线到底能把你带到哪里
铁轨、河流、甚至超市货架的透视线条,这些明晃晃的视觉箭头确实能指向主体,但去年在青海拍盐湖时,我发现被晒裂的泥块裂纹才是天然向导——它们像老树的根系般把观众视线引向孤独的牧羊人,更狡猾的是隐性引导:模特飘起的发丝、飞鸟的轨迹、甚至画面里人物注视的方向,都在暗中编排观众的视觉路线,下次拍咖啡馆,试试让咖啡杯的蒸汽弧度和窗框形成看不见的"箭头"。
负空间为什么越留越有味道
新手总想把画面塞满,就像第一次自助餐拼命堆叠餐盘,去年帮朋友拍茶器,故意在器物上方留出60%空白,茶香仿佛能透过照片溢出来,负空间是留给物体呼吸的,拍城市剪影时要让摩天楼顶上的天空吃掉三分之二画幅,那种窒息感反而成就了都市寓言,但留白不是偷懒,你得计算好明暗比例——就像围棋里的"气",留对了地方,死棋也能活。
色彩对比如何偷偷操控情绪
都说红配绿赛狗屁,可去年庙会拍的红灯笼映在绿棉袄上,浓郁得像要滴出年味,色彩打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拉架,拍儿童乐园时,我专门等到穿柠檬黄雨衣的孩子跑过玫红色滑梯才按下快门——这两种高饱和色在色轮上相隔120度,碰撞出的活力比任何摆拍都真实,但小心掉进糖水片的陷阱,医院走廊的灰蓝调子配上惨白灯光,这种低对比同样能讲出好故事。
打破常规前要先学会常规
见过太多人举着"反构图"大旗横冲直撞,结果拍出来的只是杂乱无章,就像毕加索十五岁就能画完美的古典油画,之后变形才有说服力,上周在工地,我发现生锈钢管和水泥墙的重复图案本身就很震撼,根本不需要刻意倾斜镜头,有时候所谓"打破规则",不过是发现了更深层的秩序——就像优秀的爵士乐手,即兴演奏时心里其实默数着节拍。


 青春舞动旋律
 青春舞动旋律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