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角度决定脸型视觉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人对镜自拍显脸小,有人却越拍越圆?关键在于镜面与面部的夹角,当手机镜头低于下巴时,广角畸变会拉宽下颌线条;若将手机举到眉毛高度,镜面微微前倾15度,能自然收窄下颚,试试左手持机向右倾斜20度,这个角度能模仿专业反光板的效果,让光线在颧骨处形成自然高光,镜子不是平板——它更像一块可弯曲的"光线 sculptor",通过调整弧度就能改变面部立体度。
环境光源要当隐形化妆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窗边自然光总比浴室顶灯拍出来皮肤透亮?因为不同光源在镜子里会打架,早晨9-10点的东南向窗户光自带柔光箱效果,此时让镜子与窗户呈45度角,面部阴影会形成天然的"修容粉",若在夜间拍摄,台灯要放在镜子侧后方30cm处,用A4纸当临时反光板补亮眼袋——这比美颜软件的暴力磨皮自然十倍,别忘记关掉头顶主灯,那些直射的光线会在镜中形成难看的"油光特效"。
手机镜头需要二次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对镜拍全身照总显腿短?镜面成像存在"视觉欺骗",拍摄时故意让脚底贴近画面底部,头顶留白三分之一,后期裁剪时再用3:4比例修正透视,穿条纹衫的姑娘要特别注意:当横条纹在镜中变成斜线时,说明手机发生了桶形畸变,此时后退半步就能让图案恢复平直,镜子里的世界就像被哈哈镜加工过,我们需要用取景框重新"驯服"这些变形的线条。
道具互动打破平面僵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举着手机傻笑太僵硬?试试用道具制造"镜中戏法",左手拿咖啡杯让镜面反射热气,右手持机拍摄会形成空间错位感,毛绒玩偶抵住镜面时,对焦在实物而非倒影上,虚实对比能让照片跳出二维平面,最近流行的"对镜比心",其实要用手腕压住镜子边缘——这个动作能通过镜面折射让手指显得更修长,镜子里的你永远比现实活跃,要利用反射特性玩视觉游戏。
后期调色忌用标准预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网红滤镜用在镜面照就失真?镜中色彩经过两次衰减(入射+反射),直接套滤镜会丢失层次,建议先拉高阴影补偿30%,再单独降低蓝色饱和度——镜子普遍存在的镀膜偏色需要这样中和,皮肤处理要用局部笔刷,重点修复镜面反射区域的色块堆积,就像给油画补光不能整面墙打灯,修图也要区分"实物层"和"倒影层"分别调整,这才是让镜中美人鲜活起来的秘诀。


 Wind清风客
 Wind清风客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