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如何与风景形成视觉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人物出现在风景照中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比例失调,比如在宏大的雪山前,若人物太小会变成"蚂蚁点",太大又会压住背景的层次感,建议用三分法构图:将人物放在画面下1/3处,身体朝向留白方向,去年在青海湖拍摄时,我让模特站在湖岸线延伸处,用24mm广角略微俯拍,既保留了湖面的辽阔,人物裙摆被风吹起的动态又为静态风景注入了生命力。
光线怎样同时塑造人与景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逆光拍摄时,新手常遇到人脸漆黑而天空过曝的情况,这就像煮火锅时同时涮毛肚和青菜——火候不同却要一锅熟,解决方法是用反光板补光,或开启HDR模式,去年秋天在婺源拍晒秋,下午三点半的侧逆光透过辣椒串,在人物轮廓镶上金边,而用银色反光板将光线折射到面部后,皱纹里的岁月感与竹筛里的辣椒形成了质感呼应。
服装色彩为什么要与自然环境对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穿错衣服就像在交响乐里突然吹哨子,沙漠中着白衣的旅人能与环境形成柔和的明度渐变,而红叶林里穿藏蓝色外套则能制造视觉锚点,今年四月在无锡鼋头渚,建议游客避免穿樱花同色系的粉衣,改用靛青旗袍,结果人物从花海中脱颖而出,衣襟的盘扣细节还与古建筑的瓦当纹样产生了跨时空对话。
动态人物如何激活静态风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静止的风景需要人物带来"破局"的瞬间,就像平静的水面突然跃起的鱼,拍摄海边落日时,我常让被摄者做行走、抛纱巾等动作,用1/250秒快门凝固动态,上个月在霞浦滩涂,等待渔夫收网的瞬间,他弯腰时斗笠的弧线与远处礁石的轮廓形成镜像,而扬起的渔网恰好框住了一束穿透云层的丁达尔光。
景深控制怎样兼顾人物与背景细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光圈虚化背景虽能突出人物,但会浪费精心选择的场景,这好比只吃饺子馅不吃皮,在徽派建筑前拍摄时,我用f/5.6光圈,对焦在人物眼睛,确保马头墙的砖雕纹样仍可辨认,最近在丽江古城尝试了焦点堆叠技术:分别对焦人物和屋檐下的风铃,后期合成后,前景的银饰反光与背景铜铃的质感都得到了完美呈现。


 花朵绽放笑颜
 花朵绽放笑颜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