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社团教你认识相机基本结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同学刚拿到相机时,会被密密麻麻的按钮吓到,其实就像学自行车要先了解刹车和踏板,相机最核心的只有三个部件:镜头、快门和感光元件,上周社团外拍时,小李的照片总是模糊,后来发现是他误触了镜头上的对焦环,转动对焦环时要从取景器里观察,直到主体边缘变得锐利——这和用望远镜调焦是一个道理。
光线运用决定照片的呼吸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棵树,早晨拍出来有绒毛般的金边,中午却像张硬纸板?上周阴天拍摄静物,小王坚持用机顶闪光灯,结果拍出的文具像被漂白了,我们现场做了实验:把矿泉水瓶剪开当柔光罩,光线立刻变得像透过纱帘般柔和,侧光能突出纹理,逆光适合拍透明物体,这和炒菜控制火候异曲同工。
构图技巧让画面会说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运动会时,小张总把运动员塞在正中间,照片像证件照般呆板,我们试着用手机九宫格功能:当跳高选手的脚落在右下交叉点时,画面突然有了动势,有个反常识的发现——有时故意切断模特的发梢或鞋尖,反而能制造"画外有画"的想象空间,这就像写作文,留白比填满更有张力。
后期处理不是作弊是再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说"原片直出才真实",但去年秋游拍的枫叶原片灰蒙蒙的,我们用修图软件拉了下"黑色色阶",藏在阴影里的麻雀突然跳了出来,有个容易犯的错:调饱和度时容易用力过猛,社团电脑里存着某同学把晚霞调成荧光粉的失败案例,后期要像给照片"化妆"而不是"整容"。
主题选择比技术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周有同学抱怨:"器材不如别人,肯定拍不好。"结果他用手机拍的食堂蒸汽,反而获得了市里比赛创意奖,试着每天拍同一个角落——比如操场东边的梧桐树,你会发现阴晴雨雪让它像不同的演员,与其纠结参数,不如学小陈用错位摄影:让朋友"捏住"教学楼的尖顶,这样的照片才有温度。


 CloudWhisper
 CloudWhisper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