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好的摄影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参数设置决定照片质感
很多人刚拿到相机时,总以为按下快门就能拍出好照片,但你会发现,同样的场景,别人拍出来层次分明,你的却像蒙了一层雾,问题出在哪?比如在武汉江滩拍夜景,如果ISO调到1600以上,虽然画面亮了,但噪点会让照片像撒了层芝麻;而用三脚架固定,ISO降到100,快门放慢到5秒,江水就能拍出丝绸般的流动感,参数不是越高越好,关键看你怎么组合。
光线运用比设备更重要
总有人问:“是不是换个贵镜头就能拍得更好?”其实在晴川阁拍古建筑,中午顶光会让屋檐阴影生硬,但等到下午四点,斜射的光线能让砖瓦的纹理立体得像浮雕,手机也能拍出这种效果,重点在于观察光的方向,比如逆光时树叶会透亮,但人脸容易黑成剪影,这时候用反光板补光,或者让人物侧对光源,效果立刻不同。
构图技巧让普通场景变高级
为什么同样的东湖绿道,有人拍得像明信片,你的却像随手打卡?试试这个实验:把樱花放在画面正中间,感觉像证件照;但按三分法构图,让花枝占据左侧交叉点,留出右侧空白,瞬间就有了呼吸感,再比如拍黄鹤楼,如果只拍全景,容易淹没在游客群里,蹲下来用前景的柳枝做框架,楼体反而更突出,少即是多。
后期处理是二次创作
有人排斥修图,觉得“原片才真实”,但就像做热干面,芝麻酱要调稠度,照片的明暗层次也需要调整,比如在户部巷拍美食,原图可能因为灯光偏黄,白平衡校准后食物才诱人;或者阴天拍的江汉关大楼,拉高阴影细节,建筑暗部的雕花才能显现,但别过度——饱和度拉到100,天空蓝得像动画片,就失去质感了。
观察力是摄影师的隐形镜头
武汉的市井生活藏着无数好题材,但为什么你总发现不了?清晨的吉庆街,蒸笼热气在逆光中形成光柱;雨天积水的倒影能把普通巷子变成对称构图,这些不需要昂贵设备,只需要慢下来观察,下次试试:蹲在路边看光影怎么爬过老房子的砖缝,或者数数地铁里人们握手机的十种姿势,好照片往往在按下快门前,就已经在心里显影了。


 Sky天空蓝
 Sky天空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