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通过单帧画面凝固决定性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下快门的瞬间,摄影师要像猎人瞄准猎物般专注,比如拍摄飞鸟掠过水面的画面,必须提前预判翅膀展开的完美角度,稍有延迟就会错过0.1秒的黄金时刻,这与用狙击枪射击移动靶异曲同工——单张照片的成败往往取决于1/1000秒内的决断,摄影师常要反复调整光圈快门组合,就像厨师掌握火候,过曝或欠曝都会让"食材"失去本味。
摄像用连续帧编织动态叙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婚礼跟拍师最懂动态记录的魔力,当新娘父亲颤抖着将女儿的手交给新郎时,只有连续24帧/秒的画面能完整呈现泪光闪动的过程,这就像用毛线编织围巾,少一针都会出现破洞,很多新手拍视频总爱频繁切换镜头,其实好摄像要像说书人,用平稳的运镜让故事自然流淌,上周帮朋友拍产品展示,固定机位30秒的镜头反而比花哨转场更有说服力。
静态照片靠构图传递隐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记得那张获奖的留守儿童照片吗?歪斜的课桌与斑驳墙壁形成三角构图,空荡荡的教室比任何文字都震撼,摄影是减法艺术,就像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留白处藏着千言万语,反观某次商业拍摄,客户非要塞进所有产品,结果画面杂乱得像春运火车站,好的单帧影像应该像哑剧,不用旁白就能让人看懂剧情。
动态影像依赖节奏制造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看过电影里用慢动作表现爆炸场面吧?这就是帧率操控时间的魔法,去年拍登山纪录片时,故意用升格镜头表现队友喘气的白雾,60帧/秒的细腻度让观众仿佛能触摸到寒冷,但全程慢动作又会像糖水喝多般腻味,所以专业摄像师都像交响乐指挥,懂得何时该激昂澎湃,何时该戛然而止。
后期处理决定两者不同归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修图师可以花三天精修一张人像照片,但没人会给10分钟视频每帧调色,就像书法家能反复描摹同一个字,而舞蹈演员必须保证现场表演零失误,有次客户同时要照片和视频,结果同一场景下,摄影能靠后期拯救过曝的天空,而视频素材里闪烁的霓虹灯却成了永远去不掉的瑕疵,这提醒我们:按下录制键前,必须像外科医生术前检查般确认所有参数。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