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处风景,清晨拍出来温柔,正午却显得生硬?这就像煮鸡蛋——文火慢煮的溏心蛋和沸水猛煮的熟蛋,质地完全不同,逆光拍摄时树叶会透出经脉分明的光斑,但若直接对准太阳,镜头就会像沾了油渍的眼镜般泛起眩光,去年在坝上草原,我让助手举着反光板给马匹侧面补光,皮毛顿时泛起丝绸光泽,而自然光下的另一匹马则像蒙了层灰纱。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问"为什么我的照片看起来杂乱",这好比写文章不分段落,三分法构图时,把地平线压在画面上1/3处,天空就突然有了呼吸感,但去年在平遥古城,我故意把斑驳的砖墙居中对称构图,那种压迫感反而强化了历史的沉重,规则是绳索——捆行李时需要它,跳舞时就得松开。
快门速度冻结或模糊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瀑布该用1/1000秒还是1/4秒?这取决于你想呈现的是飞溅的水珠还是柔滑的绸缎,上周在钱塘江潮现场,我用1/2000秒定格了浪花咬住礁石的瞬间,但同行年轻人用慢门拍摄的潮水却像翻滚的云团,注意,手持拍摄低于1/60秒时,相机可比发抖的病人更难控制。
色彩管理是隐形的调色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傍晚的白平衡设为5500K时,晚霞会发灰?这就像用冷白光灯泡照红烧肉,去年在元阳梯田,我特意将色温调到7000K,水面反射的朝霞顿时像泼了朱砂,但拍青瓷博物馆时,偏冷的4500K色温才还原出"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韵味,自动白平衡就像餐厅的固定菜单,特殊菜色得自己点。
镜头语言比焦距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85mm定焦拍人像仅仅是背景虚化?去年用这支镜头拍敦煌修复师,她专注时睫毛在脸颊投下的阴影,比任何虚化都动人,而用16mm超广角拍茶卡盐湖时,故意贴近地面拍摄,游客的倒影竟像站在天空之镜的裂痕里,镜头是翻译器——关键不在词汇量,而在你让观众看见什么。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