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让画面呼吸更顺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一眼就觉得舒服?秘密常藏在无形的格子里,试着把取景框横竖各划两条等分线,形成九宫格,将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人像时让眼睛落在右上格点,拍风景时把地平线对齐下三分之一线,这招特别适合新手打破"居中魔咒",去年在西湖边拍落日,刻意把太阳压到左上交叉点,留出右侧水面倒影,画面瞬间有了呼吸感。
引导线会带着视线去旅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记得小时候顺着铁轨望向远方的体验吗?摄影里弯曲的小路、延伸的栏杆甚至阴影都能当"视觉导游",去年在徽州拍马头墙,特意蹲低用石板路的缝隙作引导线,观众的视线会不自觉地沿着线条滑向建筑主体,要警惕的是,杂乱的树枝或突然截断的线条反而会变成"路障",就像给人指路时话说半句,反而更让人迷糊。
框架构图给画面装上天然相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见过用现实物体当画框的巧妙设计吗?老房子的圆拱门、梧桐树的枝桠间隙都能变成天然相框,上个月在古镇拍摄,透过茶馆的雕花木窗拍天井里的红灯笼,窗棂的阴影刚好形成暗角边框,这种构图要注意"框"与主体的明暗对比,就像剧场里打追光,太亮的画框反而会抢了主角的戏。
负空间让主体学会独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留白真的是浪费画面吗?当拍摄飞鸟时故意在它飞行方向留出大片天空,这种"空气感"反而让动态更强烈,就像话剧里的静场时刻,主角的沉默比台词更有力量,去年拍茶山晨雾,只取一株茶树孤悬在左上角,右下角大片的雾气弥漫,反而比填满茶树的构图更有意境,但要控制好比例,留白太多会变成"找不到重点"的课堂板书。
打破常规需要先懂常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角线构图非得45度角吗?其实只要让主体形成贯穿画面的斜线就有动感,上周拍篮球赛,故意把运动员起跳的腿部和手臂连成对角线,配合倾斜的地平线,静止的照片居然拍出了速度感,这就像学书法先练正楷,等熟悉规则后,连笔字才能乱中有序,但要注意画面平衡,倾斜过度会变成让人头晕的"比萨斜塔"。


 Rain雨之灵
 Rain雨之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