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先理解相机的三个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新手第一次摸到专业相机,往往会被光圈、快门、ISO这三个转盘搞晕,这就像学开车时同时踩油门、刹车和离合——看似复杂,实则环环相扣,以拍摄咖啡馆窗边的静物为例:把光圈调到f/2.8能让咖啡杯清晰而背景模糊,但此时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手抖会让画面糊成一片,这时候就需要提高ISO来补救,但过高的数值又会让照片布满噪点,这三个参数就像跷跷板,找到平衡点才能拍出理想效果。
构图是给画面搭骨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出来杂乱无章,有人却能抓住重点?试试把取景框想象成画布:拍摄街角老槐树时,让树干沿着画面左侧三分之一线向上延伸,树冠顶部留出天空呼吸的空间,突然有只麻雀落在枝头怎么办?立即切换到九宫格模式,把小鸟放在右上交叉点,主体贴着边框就像人挤在地铁门边——画面会喘不过气,遇到复杂的夜市摊位,蹲下来用广角镜头贴近前景的糖葫芦,能让纵深感和故事性瞬间翻倍。
光线是隐形的雕刻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拍人像总像在验尸?硬光在鼻梁下投出的黑影,比熬夜加班后的黑眼圈还顽固,改在下午四点拍摄,斜射的光线会像融化的黄油般包裹面部轮廓,遇到阴天别急着收器材——柔光箱般的云层最适合拍瓷器釉面的反光,我曾见过老摄影师在暴雨天掏出反光板,原来雨幕能打出丝绸质感的漫反射,记住口诀:顺光平,侧光棱,逆光透,顶光慎。
后期不是化妆是治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觉得修图等于造假,这就像指责厨师不该给食材调味,但过度饱和的调色确实像往沙拉里倒整瓶辣酱——原片拍虚了?用锐化工具找回细节要像中医针灸般精准,动0.3像素就停手,调色温时不妨想想:清晨的湖面该泛着青蓝还是暖黄?答案藏在拍摄时呼吸过的空气里,一张雪景如果高光溢出到像得了白内障,拉回曲线时请保留睫毛上那粒冰晶的闪光。
拍摄计划比快门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老法师们总在场地转悠半小时才举起相机?观察光线角度就像等潮汐,清晨五点的古镇石板路,阳光会沿着缝隙流淌出铜钱纹,提前用手机测光APP预判,比现场手忙脚乱强十倍,拍樱花时突然起风怎么办?早有准备的摄影师会调高快门到1/1000秒,让飘落的花瓣在画面里凝成粉色的流星雨,真正的魔法,往往藏在拍摄前的三分钟思考里。


 花朵绽放笑颜
 花朵绽放笑颜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