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原始数据是最硬的身份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按下快门时,EXIF信息就像出生证明般自动嵌入文件,去年拍摄沙漠星空时,我的尼康D850记录了精确到秒的拍摄时间、GPS坐标甚至镜头焦距,遇到侵权纠纷时,这些数据比任何口头描述都有说服力,有个窍门:用Lightroom导出时勾选"保留元数据",就像给作品穿上防伪背心,但要注意,手机修图软件可能会剥离这些信息,这就好比撕掉了商品标签。
创作手稿比成品更有说服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画家保留素描草稿,摄影师也该存留RAW格式文件,去年策划城市光影专题时,我电脑里躺着三十多版PSD分层文件,从初调色温到最终锐化,每个步骤都是创作轨迹的铁证,有次被质疑某张雾凇作品真实性,我当场展示了从过曝原片到成片的调整过程——就像厨师亮出食材采购单,质疑者立刻哑火,建议建立"创作日志"文件夹,把测试镜头拍的废片也留着,这些可比公证处便宜多了。
时间戳水印是把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喜欢在照片角落打上显眼水印,这确实像给行李箱贴姓名牌,但我在西藏拍朝圣者时发现,突兀的水印会破坏画面神圣感,后来改用半透明加密水印,用Photoshop的"频域水印"功能,肉眼看不见但能通过特定软件提取,有次某杂志擅自采用我的梯田作品,印刷品上隐藏的水印就像DNA检测报告,让他们不得不补签协议,不过要当心,过度依赖水印就像总把身份证挂脖子上,反而显得可疑。
社交平台发布暗藏玄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微博发图时勾选"保留原图",相当于在邮局寄挂号信,去年有张胡同晨雾照被营销号盗用,我翻出最早发布于图虫的链接,平台自动生成的发布证书比手写日记更权威,但要注意,微信朋友圈的压缩算法会吃掉元数据,就像碎纸机销毁了证据链,有个冷知识:Flickr的CC协议设置里,可以给照片绑定制式版权声明,这相当于给作品穿了件带反光条的夜跑服。
物理介质比云盘更古老有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精选作品刻录到蓝光光盘,再附上手写拍摄参数,这种原始方法反而让法官眼前一亮,有次版权官司中,我提交的2016年刻录盘里有张茶园照片的原始SD卡备份,法庭当场比对了磁盘扇区创建时间,就像老中医的纸质处方簿,这种笨办法反而难以伪造,建议每年制作实体作品集时,在扉页用钢笔签名并压日期章,这种仪式感本身就能震慑抄袭者。


 Angel天使心
 Angel天使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