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技术差怎么自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的镜头总能精准避开重点
当别人拍出构图完美的照片时,我的作品总像在玩"大家来找茬"——主体永远藏在边角料里,比如上周拍朋友生日,蜡烛拍成了模糊光斑,主角却卡在画面外,后来发现,这是没搞懂"三分法"的锅:把重要元素放在交叉点上,画面才平衡,现在我会先对着取景框默念"别手抖",再假装专业地调整角度,虽然成片依然像抽象画,但至少能理直气壮说这是"后现代主义构图"。
光线在我手里像叛逆期的孩子
明明看着阳光温柔,拍出来不是人脸发蓝就是阴影糊成一片,有次拍咖啡馆甜点,暖光灯下肉眼可见的焦糖色,在手机里活像过期食品,后来才知道,白平衡设置错了——就像冬天穿短袖还硬说"我不冷",现在遇到黄光环境,我会手动调高色温数值,虽然经常矫枉过正把拿铁拍成荧光橙,但好歹能自嘲是"赛博朋克滤镜先驱"。
动态照片永远定格在诡异瞬间
朋友跳跃时抓拍的画面,十张里有八张像是被空气绊倒的姿势,宠物奔跑的照片?全是扭曲的毛团子,后来偷师到"连拍模式+预对焦"的技巧:提前半按快门锁定焦点,等动作开始时疯狂连拍,虽然现在相册里塞满表情包素材,但至少能凑出九宫格配文:"论人类肢体语言的多样性"。
修图软件是我的遮羞布
原片惨不忍睹时,就指望后期拯救,有张背光人像黑得像剪影,硬是用拉高阴影功能抢救,结果噪点多得像电视机雪花屏,现在学会保留"翻车现场"原片,和修完的对比图一起发朋友圈:"左边是现实,右边是我的幻想",偶尔有人点赞说"调色有胶片感",其实那只是我手滑拉满了颗粒效果。
模糊照片被我包装成艺术创作
当别人质疑"这照片怎么糊了",我就搬出"动态模糊"的专业术语,拍夜景车流抖成彩虹条?那叫光绘艺术;对焦失败出现重影?直接命名为"意识流摄影",上周误触快门拍的虚化路灯,配上"城市朦胧美学"的标题,竟收获不少好评,看,技术不够,文案来凑——这才是当代摄影的真谛。


 Fish鱼儿游
 Fish鱼儿游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